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四化”基金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当代先锋网 发布:2022-11-30 15:05:24

截至10月中旬,贵州“四化”及生态环保基金(以下简称“四化”基金)提前完成2022年200亿元的投资任务。相比去年,今年投资集中度更高、项目建设进度更快、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效果更佳。

“十四五”开局以来,“四化”基金作为贵州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战略的主抓手,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着力撬动社会资本支持贵州产业高质量发展。


(资料图)

数据显示,“四化”基金两年投资400.03亿元,所投项目全部建成时带动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投入可达2146.34亿元,实现5倍以上放大,成功探索走出一条“财政+金融”“政府+市场”“资本+项目”的发展道路。

政府搭台基金唱戏 为实体经济引来“金融活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两年来,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等省直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全省“十四五”规划,坚持把有限资源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和“风口”产业,改革创新,通过贵州金控集团发起设立“四化”基金,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贵州“四化”及大生态产业,最大限度撬动社会资本,为本省产业转型发展引来金融活水。

“四化”基金撬动社会资本的关键在于基金投资起到了增信作用,金融机构对基金投资企业更加有信心,放低了融资门栏,简化了融资程序。

“政府+市场”运行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政府领投、市场主导作用;不断强化工作联动,提升主动服务意识,积极推进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双找”机制;坚持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完成投资任务;不断加强投后管理······自承接“四化”基金工作以来,贵州金控集团深入贯彻落实省基金管委会规范基金投资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总结投资运作经验,创新建立完善适应新形势的投资机制。

在上述机制和政策的推动下,“四化”基金作为贵州省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动能凸显,不仅推动资金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集中,还逐步形成了财政、金融和社会三方支持产业发展的格局,实现以市场化方式提升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四化”基金领投,深圳深商集团、中国农垦基金、中铁文旅、光大金控等社会资本先后与贵州合作发起设立专项基金,投入近30亿元,投资活力不断释放,投资拉动作用高效发挥。

市场主导专业运作 助力全省稳住经济大盘

财政出资设立政府引导基金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和市场主体可持续发展。

贵州金控集团从市场角度入手,根据项目情况,结合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投资偏好,从推进一批项目竣工达产、盘活一批存量项目、投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三个方面,着力找到“市场化趋势+政策性指向”的平衡点,让更多资金进入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

着力推进一批项目竣工达产,形成新的有效投资。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投资项目中,已竣工投产66个,实现总产值89.44亿元;企业利润6.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8.02%;企业税收1.45亿元;带动就业1.09万人,为全省稳住经济大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做出贡献。

着力盘活一批存量项目,为项目正常运转打通“最后一公里”融资通道。新型城镇化基金投资3.3亿元支持贵安科创城项目,不仅盘活了6.42亿元闲置资产,还进一步推进了贵州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配套设施的建设。旅游产业化基金投资2.34亿元帮助黄果树假日酒店解决建设资金缺口问题,建成后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酒店服务,提升贵州名景区国际化接待能力。

着力投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通过“资本+产业+运营主体”的招商引资新模式。新型工业化基金联合中伟股份、正威新材等上市公司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项目,成功引入省外22.99亿元社会资本落地贵州。在此模式推动下,中伟开阳项目8个月建成投产 ,跑出工业倍增加速度;投资安达科技,解决了企业最困难时期的融资问题,帮助企业扭亏为盈,投资后当年实现净利润2.31亿,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净利润6.12亿,较去年增长164.94%,为企业从创业板转到主板上市打牢了基础。此外,所投遵义钛业、赤天化纸业和倍易通科技等32家企业已纳入贵州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有望在未来挂牌上市。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贵州金控集团正在积极对接国家绿色产业发展基金、中金资本、深创投等头部基金公司,争取在我省设立专项基金,加快引入更多国家资金和省外优质社会资本投入贵州产业建设。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打造贵州产业投资第一品牌

两年来,“四化”基金围绕工业十大产业,农业十二大特色产业,聚焦“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突出重点景区提质升级,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不断加大对产业龙头、骨干企业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实力。

新型工业化基金聚焦产业链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投资新能源新材料、酱香型白酒和战略性能源“三大风口”产业,占工业化基金规模的一半。分别投资中伟新材料18亿元、凯金负极材料4亿元、羚光负极材料1亿元,着力推动铜仁、黔西南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一核两区”等重大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聚焦战略新兴产业,支持实施数字产业强链行动,助力全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投资的贵阳科创城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将为贵州成为“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抢占市场先机打下基础。

新型城镇化基金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两年来投资支持贵阳及贵安项目18个、基金投资53.59亿元,所投项目全部建成时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可达526.21亿元,助力提高贵阳首位度,助推贵阳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大城市。

农业现代化基金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投资六盘水初好刺梨、铜仁贵山茶油等十二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项目98个、基金投资56.93亿元,所投项目全部建成时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本投入可达267.76亿元,有效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基础。

旅游产业化基金聚焦业态升级,投资了百里杜鹃、镇远古镇等景区。特别是长征数字科技艺术馆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沉浸式红色数字体验馆,为贵州红色旅游锦上添花。

生态环保基金聚焦绿色发展,投资了一批环境治理和垃圾处理等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投资的遵义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帮助解决了遵义市由于两座垃圾填埋场封停导致的“垃圾围城”问题,成为主城区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置点。

“四化”基金实施以来,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抢抓新国发2号文发展新机,深入贯彻落实扩大有效投资系列举措,对带动投资及经济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助力旅游产业化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重兼顾,努力打造贵州省产业投资的第一品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方亚丽

编辑 曾帅

二审 陈露

三审 张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