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头条丨水滴总精解构健康险增长难题:回归底层逻辑

来源:今日保微信号 发布:2022-12-27 19:07:59

文字整理|半梳 晓月

“我们只有做好了保险产品,做好了服务,用户才能真正的去选择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才能真正使健康保险市场发展壮大。总结下来,健康险高质量转型的方法论,我们归纳为‘三扩两降’,三扩,扩人群,扩病种,扩服务。两降,降门槛,降价格。”

在《今日保》2022年12月15日至16日举办的“2022中国保险与康养产业论坛”上,水滴公司总精算师滕辉发表了《“好产品+好服务”——健康险高质量转型的底层逻辑》主题演讲。从目前健康险遇到的瓶颈到之后健康险的前路在哪里两个方面,探索健康险市场未来方向。


(资料图)

以下为滕辉在“今日保2022中国保险与康养产业论坛”上的发言实录(有编辑):

1

-Insurance Today-

健康险发展遇瓶颈,三大原因解析

健康险发展瓶颈有些内容都是老生常谈的事情,比如高赔付、成本压力、数字化程度有待提高、触达用户的方式较单一、代理人队伍萎缩等。

今天的主题更多还是聚焦于产品和服务,站在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角度,从产品和服务方面切入,来看一下健康险市场到底有哪些不足。

从201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健康险市场其实是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曾经也有过高光时刻,增长率非常高,但是近两年来增长率有所趋缓。

如果要达到预测的2025年底整个健康险市场2万亿保费的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这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目前健康险市场发展出现了一些瓶颈,接下来我从健康险产品和服务供给角度,来看我们存在哪些不足。

第一,当前健康险的产品和服务还存在供给单一,创新不足的情况。

不可否认,近年来,整个市场、整个行业在健康险方面创新已经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但现在看到创新程度仍然有一些不足,按照通常的险种分类逐一来看。

首先看重疾险,从定义来看,这里我更想说的是疾病险,现在重疾险的外延扩展非常多,把前症、中症、轻症这些责任都包含进来了,只是我们沿用一贯的表述说是重疾险。

从创新程度来讲,近几年重疾险虽然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我认为它更多是聚焦在微创新上。比如聚焦在保额、多次赔付、分组等等这样一些责任上的小小的变动和变化,对于整个形态上的实质性创新其实是不如医疗险的。

一是重疾险特别是长期重疾险的价格偏贵,一年几千元的保费,保额小几十万,看上去还比较吸引人,但实际上价格已经超过了很多家庭的购买能力。

二是如果算一下累计所交保费与保额之间的比例,会发现目前重疾险的风险杠杆是不太够的。如果是消费型重疾险,客户花了很多钱,但是得到的保障杠杆率远远不如医疗险或者意外险,也就阻碍了用户对于重疾险的购买意愿和购买能力。

三是重疾险的覆盖广度相对较低,由于它的价格比较高,那就会导致很多下沉市场上的用户其实有心而无力,即使想买相关的疾病险,但是相关的价格收入等因素把他们阻碍在重疾险的购买门槛之外。

四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非标人群和带病体人群,可能一些有过既往症的群体基本和重疾险无缘了,所以以前重疾险的门槛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很多人拦在门槛之外。

其次,医疗险。从前几年百万医疗的火爆一直到现在惠民保的横空出世,其实医疗险一直走在创新的前列。

医疗险相对重疾险来讲杠杆率更高、价格更加亲民,创新程度还是比较领先的。但医疗险这几年也慢慢走到了创新的天花板,有待进一步突破。

随着这几年医疗险创新天花板逐步来临,医疗险的创新也慢慢开始聚焦在微创新上了,比如通过一些附加责任、降低保额、“全家桶”、或把昂贵药创新疗法纳入到医疗险的治疗范围内等,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微创新。

第三,护理险,我认为护理险目前比较落后于重疾险和医疗险。

首先,市场上护理险的理财属性是大于保障属性的,比如我们通常看到的增额终身护理等产品。

其次,对于护理险而言,我们理解用户真正需要的是护理服务,用户在他真正有护理需求时,能够得到相应的服务,而不是仅仅给予一定的赔付。

对用户来说,金钱补偿带来的效用是远远小于优质服务资源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护理险在未来还是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护理险不断的推进,相关护理服务标准化以及护理服务的可及性也有待提升。

我国疆土广阔,人口众多,用户群体分散在各个地方,未来相关护理服务是否能够覆盖到至少每个县级的区域,这对护理服务的可及性而言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

2

-Insurance Today-

健康险到底怎么走?找到最核心底层的逻辑

接下来结合水滴公司的一些具体实践案例,和各位探讨中国市场未来健康险到底应该怎么走。今天更多聚焦产品和服务的角度,不做更多拓展。

我们认为,好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是未来健康险市场发展最核心、最底层的逻辑,只有做好了保险产品,做好了服务,用户才能真正选择适合自己的健康险产品,才能真正使健康险市场发展壮大。总结下来,我们归纳为“三扩两降”:三扩,扩人群,扩病种,扩服务;两降,降门槛,降价格。

什么是真正好的保险产品和好的服务?我们提炼了六个要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好的产品和服务需要一定的用户基数。

如果一个保险产品只能够满足极少数人的需求,或者只能被极少数人购买的话,我们认为它不是一个好的保险产品,因为它的覆盖面不够广,甚至在定价上都不一定能够满足保险大数法则。

所以,只有当一个保险产品有足够多的用户购买,能够覆盖到足够多的人群时,这个产品才是一个好的产品。

第二,保险的价格在可承受的范围。

其实我们不想说保险一定要降价,或者一定要廉价,或者打价格战。我们想说,保险价格一定要在用户可承受的范围内,如果一个保险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用户承受不起,或者他需要咬着牙才能买,这个产品对他来说其实不是一个好产品。

第三,需要满足一些人群的特定需求。

很多用户,比如一些带病体用户是有相关保险产品,特别是健康险产品诉求的,但市场上又很难找到相应的供给。

比如,癌症患者其实对癌症复发险是一定诉求的,但相关的产品目前在市场上还比较少见。

我们认为好的产品不仅仅要能够满足较广人群的需求,也要能够满足特定人群的需求。

第四,购买渠道要能够方便触达。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的产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和渠道,能够使它更好的传达到用户手上,更方便用户的购买,也是保险创新中需要考虑的一部分。

第五,要能够解决用户的痛点。

其实很多健康险产品,保障非常充分,责任也非常多,但实际上用户真正的痛点好像没有解决。用户真正的痛点是什么,我们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考虑清楚。

还是我前面提到的这个例子,比如护理险,用户真正的痛点其实是护理服务,而不仅仅是一笔理赔金。

第六,相关配套服务要完善。

这里指的服务不仅仅包括用户相关的医疗资源、医疗手段、就医相关服务等,也包括保险产品本身一系列配套的服务,从核保到风控,到后端的理赔等一系列服务,要能够使用户有一定的满足感。

3

-Insurance Today-

寻找新的市场空间:还有哪些可扩的群体?

扩人群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如上面提及的六点,扩人群解决的是一定用户基数的问题。当前的健康险,更多还是聚焦在标准人群、中青年人群上。这些人群在传统保险核保和保险定价中,因相对出险率较低,成为市场竞争的红海。

但其实还有另外很大一部分人群,如带病体人群,他们的保障需求还处于待满足状态。

我们有3亿带病群体,未来保险产品的开发是不是也需要重点考虑这部分人群?以及老年群体,其实老年人群是更需要保障的,不仅仅是服务,也包括其他的各方面的保障。

另外,3亿新市民群体也有很大扩展用户基数的空间,从城市到下沉市场,这中间有一个巨大的人口空间,目前很多新市民群体是面临保险保障空白点的。

设计保险产品是,要能够满足到上述这些非标人群的需求,才能解决用户基数的问题,否则就一直局限在健康体、标准体的范围内。

此外,健康险还需要解决扩病种的问题,这其实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痛点。

以重疾险为例,重疾险发病率相对较低,意味着只有少数几个人能够得到赔付,对于消费型的保险产品来说,大部分人花了比较高的价格,最后却没有用上。

因此,重疾险低频高赔反而是用户的一个痛点。

我们经常看到重疾险后期续费续保率会有所下降,就是因为花了比较多的价钱,但是并不满足相应的赔付条件。

对于重疾险来说,保障范围应该不仅仅限于重疾,还要扩展到整个疾病的品类。

当前所有的疾病险都是基于疾病定义以及相关指标。例如用户的症状、医院检测的结果符合什么样的定义,符合什么样的指标,保险才会进行赔付。

但是对客户来说,在购买的时候甚至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标准,或者即使确诊之后他也无法判断自己能赔还是不能赔。

某种程度上来说,疾病的定义很窄,而用户的疾病是一个很宽的范围。如果只是针对少部分疾病进行赔付的话,其实用户的获得感是非常低的。

我们认为未来疾病险发展的方向,很可能是向康复险或者失能险相关方向去发展,今后对用户的赔付或许可能不依赖于疾病的定义。

比如失能险就是很好的例子,它有一系列清晰的指标,而这个指标是用户可以理解的,例如规定当客户失去相应的工作能力和劳动能力,就会出险。这样用户会对相关保险产品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才会相应的产生购买意愿。

因此,对疾病险而言,扩病种甚至包括扩展它的赔付方式是解决用户痛点比较好的方式。

接下来是扩服务,主要是为了解决用户保险获得感的问题。

健康险不仅是一个赔钱的过程,更多的是“陪”服务,特别是像护理险类的产品,有时候用户更需要的是服务。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对服务提出更多的诉求,比如康复服务、上门护理服务等。健康险可以深度介入到诊断、治疗、用药、康复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用户其实需要的更多是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通过这些方式能够使用户感受到保险的获得感。

事实上,服务都有相应的成本,相应的成本要有买单方来支付,要么用户自担,要么是保险承担,这一市场空间是巨大的。

最后还有保险业自身的服务,怎样使用户赔得快,怎样使用户赔得好,怎样使用户赔得满意,这也是自身基本功。

4

-Insurance Today-

降低承保门槛和价格,提高保险产品普适性

“两降”中第一个“降”是降门槛,要解决保险产品可及性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放宽准入条件并不是降低核保标准。

比如将以前不可保用户,放宽标准使之可保,像惠民保这样不限既往病史,不限年龄,不限职业的一些尝试。

比如可以带病投保的重疾险、复发险等等,像这些产品都是在放宽准入条件,让更多人可以买保险。

还有小微保险方面:往昔相当部分消费者受限于保险的价格,购买意愿低,那么可以尝试提供相应的小微保险,逐渐培养保险意识。

水滴公司做过一些这方面的尝试,传统30万保额左右的重疾险相应价格较高,但保额降到5万之后,发现很多用户是感兴趣的,因为产品在他们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内。

另外一个“降”是降价格,可以提高保险的普惠性。

从近年普惠保险的发展程度看,其实价格是对用户购买保险最大的吸引力之一。

这里所谓的降价格不是要打价格战,也不是进行绝对意义的降价,而是通过保险形态的设计和保险内容的创新,提高性价比。

事实上,普惠保险和小微保险,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只有当用户逐步通过小微保险、普惠保险了解到保险的优势和好处后,才能认识到保障产品的意义,从而推动整个健康险市场的发展。

5

-Insurance Today-

“好产品+好服务”打造健康险底层逻辑

接下来分享一下水滴公司在好产品和好服务方面的实践案例。

水滴公司的使命是“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公司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是保险保障板块,第二是健康服务板块,第三是医疗创新板块。

第一,保险保障板块,我们通过水滴旗下的保险经纪平台水滴保,致力于用科技助推普惠保险,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极致的服务体验;

第二,在这个业务上,我们对于那些没有购买保险,并且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家庭,通过水滴筹以及水滴公益,为客户提供事后的医疗资金救助。

第三,医疗创新板块,我们为水滴患者平台上的百万大病患者提供找钱、找药等精准服务;同时,持续赋能医药产业链,通过我们的患者招募和CRO业务,大幅度地加速创新药临床研究进展;通过患者运营、患者教育和随访、数据洞察这些服务为医药企业提供数字化的创新营销解决方案。

接下来举几个例子,是我们今年做的创新产品的尝试:

第一,水滴今年推出了国内首款免健康告知的、带病人群可以投保的水滴蓝海系列重疾险,这个产品也是贴合前面提到的扩人群、降价格、扩病种的一些尝试。

第二,水滴Mini版本的重疾险,这也是前面我提到的降门槛性质的保险产品,使用户原来买不起的保险产品,慢慢变得伸手可及,虽然保额不一定很高,但这是在他支付范围内能够购买的相应的保险产品。

第三,尝试性做不设免赔额的百万医疗险,从而使用户能够更多的得到赔付。

这些保险产品都是我们在尝试实践的有效措施,能够触达到更多的人群,能够有效的降低价格,从而使更多人群得到更多保险保障机会。

关于对“好的服务”的理解:

好的服务,所有的保险产品都会围绕着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不管是诊断的医疗资源、用药资源还是康复资源,我们都会设计出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围绕保险产品,从而更好的服务用户。

比如我们在老年意外险中增加远程康复、上门康复的相关服务,在用药方面可以做特药履约,为用户寻找创新药等相关服务。

如上举措都是围绕覆盖用户生命周期的服务,让用户不仅是购买一份保险,更多的还是希望通过服务能令用户增加健康险的感知。

最后,是保险行业都会遇到的一大问题——理赔相关问题。

水滴可以帮用户做快赔闪赔,提供线上线下联动等系列服务。都是为了帮用户得到一个更好的服务体验,让他觉得保险是赔得到的,是能够很快得到赔付的,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服务,我们打造出整个“好产品+好服务”的框架。

这就是我们认为的,未来健康险市场发展的底层逻辑——以好产品+好服务,通过“三扩两降”的方式,令更多的用户得到或者是触达更好的保险产品,从而带动整个健康险市场的发展。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