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大众网记者 韩金枝 通讯员 高启迪 滨州报道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灯笼,是光的来源,在人类历史上那段悠久的无‘灯’无‘电’的岁月里,是灯笼护佑着烛火,用微黄的光,照亮了人们的漫漫长夜。每当一盏灯笼亮起,就有一圈古老的年轮从东方亮起。如今,灯笼更是成了一种祝福与祈愿。现在,让我们共同拿起手中的纸张,一起追溯灯笼的‘前世今生’。”在司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正热情高涨地听着志愿者老师的讲解,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中,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工具,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相互讨论、相互比较着,欢声笑语不时响起。一张纸,一把剪刀,一根筷子,一个饮料瓶,不一会儿,便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一个个象征美好的“艺术品”。“灯笼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此节课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志愿者老师说道。
通过剪纸公益课堂,孩子们纷纷表示:“这节课非常有趣,不仅学会了怎么制作灯笼,还了解到了许多关于灯笼的历史。”来陪同的家长们说:“这是我家孩子这个暑假第五次来实践站上课了,他非常喜欢这些志愿者老师们准备的有趣的课程设计,有时候确实有事来不了,孩子就会很不开心。通过来这里上课,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还让他们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与交流,我家孩子也慢慢变得更开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