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怎么看?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日报 发布:2022-12-13 11:10:48

沉浸式昆曲


(资料图)

《浮生六记》怎么看?

12月12日,逍遥沙龙——《浮生六记》主创团队创作谈在东西巷讲古堂与观众面对面。记者唐艳兰 摄

□本报记者 李思静

在本届桂林艺术节上,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记》可谓是最出圈的剧目之一。剧目在桂林首次亮相后,还因为太受欢迎,临时在古南门前进行了加演。12月12日,《浮生六记》制作人萧雁、导演胡翰驰,在东西巷讲古堂,为戏剧爱好者讲述创作背后故事,揭开其中奥妙。

“小确幸”内容如何做成沉浸式戏剧?

原著《浮生六记》并不是一则典型故事,用萧雁的话来说,更像是清朝人的“朋友圈”“微博”,是沈复记录自己和妻子芸娘的日常片段,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把“小确幸”做成“沉浸式”并不简单。主持人替观众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国外的沉浸式戏剧,比如《不眠之夜》,是非常艺术化的,用的是麦克白的故事,剧情大开大合,与《浮生六记》柴米油盐这样的作品截然不同,当时选用这个本子是为什么呢?

把最经典的东西放慢,把那些大家都熟知的东西放快。“现在的大家其实都离不开抖音,这是一个节奏很快的东西。如果我们把传统的东西做一个放慢和加速,我觉得大家会快速接受。”胡翰驰说。

事实上,《浮生六记》火爆的当下,却有一个黯淡的开头。萧雁说,当初,一位昆剧大师在看过剧本后觉得这个没戏,因为没有故事,太平淡了。“可是如果回过头看《牡丹亭》,游园那一场也没有戏,就是小姐带着丫鬟游园。”

“对,其实它是一个大写意。这也让国外觉得中国戏剧很高级。”胡翰驰补充道。

为了给观众带来极致的沉浸体验,演出现场设置有5处互动。书法、品茶、嗑瓜子等一套流程体验下来,观众心也静了,跟随主角脚步,置身于戏中世界。

“沉浸式最大的魅力也在于此,他(戏)跟观众那么近,观众能像他身边的人一样看着他们发生故事。”胡翰驰说。

“听到他们(演员)怎么喘气。”萧雁总结道。

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浮生六记》在苏州的园林版的sop(标准操作程序)有一千三百多项流程,以达到完美的现场调度。

传统文化如何带给年轻人?

现场,一位从事戏曲鉴赏教育10年的老师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把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戏曲,带给学生?

这当然要问《浮生六记》。因为它的火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由70%的“90后”“00后”观众构成。

“我们要把《浮生六记》做到极致,才会有人看,这是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最本我的东西。”胡翰驰说。

因为做到了极致,《浮生六记》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产生了效果,既有官方的认可,更多的是得到了观众的喜欢。这也是能让萧雁说出“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分钱的宣传费没有投过”的底气。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有辨识力,他见过好东西,所以他会判断你这是不是用心做的。我们的戏很贵,在苏州沧浪亭演出1580元一张票,但是来过的都觉得很值,他觉得得到了一个很好的体验,就会帮你去传播。”萧雁说。

她还分享了近期的一个低票价演出市场的调研感想。“100块左右的演出,去的其实都是年轻人。但是我听到年轻人说,看了某个园林的夜游出来太无聊了,我真的很伤心。我觉得就像给大一的学生上通识课,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是让他觉得无聊的东西,然后他再也不会去看了。”

现有演出的票价对学生来说高昂了一些,萧雁也在思考。“我一定会推一个便宜的版本,可以短一点,但是要给你有正确的印象。”

《浮生六记》彩蛋

1.演出一开始,演员乘一艘小船出场,不少观众反映船的马达声很“出戏”。胡翰驰揭秘,观众看到的船是剧组去两江四湖游船公司精挑细选的,而这艘船的本职工作是打捞江面上的垃圾。“桂林的船都太豪华了,这是唯一看上去朴素一点的。”

他说,剧组也和船工师傅沟通过,能不能靠人力划船。船工师傅回答道,如果靠人力,戏演完了船都划不到位。最后大家都放弃了关马达的想法。

2.与剧目其他版本不一样的是,桂林版本《浮生六记》的开头演的是一个“叠布”的场景。胡翰驰介绍,这是因为园林版的《浮生六记》演出地点是苏州的沧浪亭,戏中人物沈复和芸娘就“生活”在那里。而这次在桂林榕湖上的湖心亭表演,相当于是一次“搬家”,故而设置了这样一个开头。

此外,观众们还会发现,芸娘在回廊中有一段戏,本来是活泼可爱的,但表演出来会有一些悲伤的情绪,这其实是在表现芸娘的“思乡之情”。

3.萧雁介绍,为了让观众能更沉浸式地进入沈复和芸娘的生活,观众进场时品的热茶是剧组从苏州带来的碧螺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