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险“开门红了”!车险飙涨近12%,非车回落健康险增27%撑住盘面

来源:慧保天下微信号 发布:2022-02-26 08:20:00


“开门红”是保险业的惯例,源自寿险行业,财险行业也纷纷效仿。

“开门红”的作用到底是啥?

于供给端:起跑抢位、锚定基调、鼓舞士气。

于需求端:客户兜里有钱,把不太迫切、不太坚定的保险需求转化为实际购买。

这个车险综改凛冬中的“开门红”,尤其承载了财险行业太多的期盼。

2022年首月财险业

翻身回暖,实现“开门红”

1月,寿险的星空依旧暗淡,相比而言,财险可谓一改颓势,实现单月开门红。原保费收入增幅达到12.5%,无论与2021年全年1.8%的增速比较,还是与2021年1月的0.1%比较,那都是红得发紫。

从险种来看,呈现了“车险翻身回暖,非车险增速回落”的态势,与去年同期增速比较看,车险的增幅提升了24个百分点,完美穿越零轴;非车险在去年15.2%的高增速基础上,回落至13.3%,但依然高于车险增速,对行业整体增速贡献了提拉力量。

车险扬眉吐气,穿越零轴

车险可谓扬眉吐气,增速达到11.7%,与去年全年-4.5%、去年1月份同期-12.8%的增速颓势相比,不仅摆脱了负增长的尴尬,一举回到了两位数的正增长。

但是,从绝对数额来看,今年1月车险保费收入828亿元。2019年1月是837亿,2020年1月是850亿元,2021年1月是741亿元,似乎高增速主要得益于去年的“黄金坑”?目前的车险保费尚未回到三年前的规模水平。

大部分公司对回暖可能感受不深,极度寡头市场中,狂欢终究还是少数人的。剔除老三家后,行业车险增速仅为4.8%,依然是弱增长的态势。老三家的市场份额一路高歌猛进,从2021年全年的68%提升至一月份的70%。小公司的车险经营出现两重天的局面,有负增长30%以上的公司,有结构性退出局部市场的公司,也有线上公司或者区域性公司,实现了50%以上甚至翻倍的增长。

非车险业务增速回落,依然稳

非车险方面,主要关注月保费百亿以上的大险种,健康险、责任险、企财险、农业保险。

健康险依然还是扮演了“增长领头羊、亏损冤大头”的角色,27%的增速,领跑全险种,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单月规模已接近300亿元,健康险的政策属性,导致业务节奏集中于上半年,按照这个增速计算,年内有望冲击1700亿。

一直被寄予厚望的非车险新生力军责任险以及农业保险,增速出现大幅腰斩,增幅都回落到12%左右,不被看好的传统企财险却实现了相对较高的16%的增速。其他的非车险种除了家财险和货运险外,增速基本呈现回落态势。

我们发现保证保险,这个让保险行业吃尽苦头缴足学费的险种,负增长幅度居然大幅收窄了。作为去年行业为数不多的盈利险种,是不是又让公司蠢蠢欲动起来?尤其某些头部公司,大有再轰轰烈烈再干一回的趋势啊。

保险行业的经营中有很多的跷跷板,承保和投资、赔付和费用、价格和发展、规模和效益,车险和非车险也是一对跷跷板。公司的人力、财力、精力都是有限的,如何做好平衡,达成阶段性的目标,是保险的管理艺术所在。

去年1月份,大家预知了车险必然的颓势,因此普遍发力非车险,单月非车险增速飙升;大家对今年车险回暖的态势也很笃定,所以非车险大多增速回落,车险接棒发力增长。

从效益角度而言,综合成本率97.4%,同比大幅下降2个百分点,1月份,已赚保费有限,经营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低开总归是好于高开,全年的基数较低,经营成果仍有改善预期。

全年转型压力沉重

车险依然是主心骨,偿二代二期加重资本负担

车险依然是行业的主心骨

虽然车险业务的占比已跌落至50%以下,但是它依然是行业发展定盘星、压舱石,没有哪个公司可以简单粗暴的放弃这个业务。

为啥?

一方面车险是努力改善就会有回报的管理型险种。

车险管理手段多种多样,也是各种技术得以实施的练兵场,但是从性价比的角度必然要有所侧重。从健康学的角度来说,病从口入,所有的病都是吃出来的;从保险业务管理来说,入口也决定了公司效益的起点,选择重于努力。

强化入口管控是车险经营的第一要务,是“一把手”工程。现在啥人才最金贵?车险定价呗,谁不稀罕、谁不挖?小编都想去考个精算师哩!精算定价和市场定价,职能厘定清晰、双向良性互动,是车险综改后的制胜法宝。在入口管控得当的基础上,再来谈运营效率、理赔管控、人伤核损等等,一切才有基础。否则,如果入口失控,业务结构优化不足,再牛×的理赔能有回天之力?

另一方面车险是经营客户的最佳入口。个团分设的理念已经深入行业之骨髓,财险行业的“个”怎么做?大多数公司都选择了车险为起点和突破点,“车+一切”,车险是个人客户群的王者。跳出车险做车险,车险已近成为公司流量入口,服务窗口,引流手段。

总之,车险是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的阵地,而是要花力气、花精力去经营的田地。

非车险竞争继续升级,入局不容易,盈利更难

非车险一直是行业压注的关键点,时不时地也总有公司张罗着退出车险,主攻非车险。这么多年过来,非车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盈利能力依然尚有欠缺,毕竟非车险业务的专业属性更强,从承保、理赔到再保都是技术活,险种之间、甚至产品之间的经营特点都截然不同,核保和风控能力建设需要久久为功。

政策性质的业务,大公司的地方性保险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前者有公司实力作保障,后者有地方政府扶持,其他主体很难杀入棋局。

招标类的业务,各类资质作为先决条件,大公司又是稳稳胜出,且大公司专业人才配备完善,经营效益可控性更大。

分散型的业务,各种小仓储、小货运、你敢不敢保?还是要打个问号。

交叉销售蕴含的阶段性机遇

去年以来,寿险行业面临个人代理人渠道的清虚和改革,头部公司的代理人也面临3成的脱落。预期转弱的压力,导致大额长期的寿险需求被抑制,个代渠道的新单增速未见明显拐点。这个时间节点,是否可以推动寿险营销员做一些产险业务?拓展交叉销售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寿险度过寒冬,也提振财险的发展。

集团公司内部的产寿交叉销售,独立的产险和寿险公司的携手都是路径。

偿二代二期实施增加行业资本压力

今年是偿二代二期工程实施第一年,从前一阶段测算的结果看,很多公司都面临一些资本补充的压力。

外源性的资本补充手段困难重重,行业下行周期中,投资吸引力有限,难以吸引新入局股东;永续债的发行尚待政策落地,其他资本补充债的发行大有收紧之势;很多公司都放出了启动上市的消息,但保险股已经跪了一年了,讲好故事、提升估值难度不小。

内生性的资本补充考验公司管理能力,改善承保业务结构,不是一朝一夕的举动,也不是想调就能调到位的。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关键时点清仓容易打乱投资节奏,在承保亏损、利润全靠投资的大背景下,实施难度不小。内生性资本补充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策略,极其考验管理智慧,唯有自我造血、良性循环才是长久之计。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慧保天下。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