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险”概念被热炒的同时,互联网医疗三巨头股价跌了一年了

来源:保观微信号 发布:2022-03-16 20:11:05

保观 |聚焦保险创新

目前看来互联网医疗赛道或将持续低迷,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巨大。

新概念、新泡沫出现、膨胀又破灭,这个过程在不断重复着。

最近两三年,我们已经习惯了被医疗赛道动辄十亿级别的巨额投资冲击,尤其是当这些独角兽们雄心勃勃地开始与保险业务联动,保险行业也急于找到转型突破点的关口,诸如“医药险”之类的概念被越炒越热。

但现在,情况好像有点不一样了。

当大家都在热烈讨论股市连续暴跌的时候,或许你已经注意到,曾经大放异彩的互联网医疗在这次“股灾”大爆发之前,已经跌了差不多一年了。

回想去年2月中旬,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大互联网医疗巨头的股价在一路看涨中创出历史新高,但短暂的兴奋过后,迎来的却是股价大跳水,互联网医疗板块持续走低。截至今天收盘,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距离股价最高点的跌幅分别达到了79%、86%、88.5%。

当然,医疗板块的其他赛道也没好到哪里去:“植发第一股”雍禾医疗在2021年12月13日上市,现在股价几乎腰斩,还出现了程序员被cue“没钱植发”的段子;爱尔眼科(300015)也在2021年7月1日达到最高的72.27元之后一路下跌,目前跌幅已经超过了60%。

虽然医疗股的颓势和大环境脱不了干系,但三巨头从去年3月份到今年3月份市值合计蒸发了近9255亿港元,短短一年时间,三巨头股价的暴跌不禁让我们思考互联网医疗到底怎么了?

陷入卖药困境的三巨头

对于互联网医疗三大巨头股价暴涨后的暴跌,我们认为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盈利不及预期

从业绩方面来看,2020年,京东健康总营业收入约为193.83亿元,同比2019年的108.42亿元增长了约78.8%,但其年度亏损却达到了172亿元,2021年上半年总营收为136亿元,同比增长55.4%。2020年全年实现净利润约7.49亿元,同比2019年3.44亿元的利润收入增长了近117.7%,2021年上半年亏损4.54亿元,同比减少94.5%;

2020年阿里健康总营业收入约为155.18亿元,比市场预期低了约7%,2021年上半年总营收为71.62亿元,同比增长了约74%。2020年实现净利润约为3.5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但相比于市场的预期还是低了约24%,2021年上半年净利润约2.79亿元,同比亏损约760万元,经调整后利润净额约4.36亿元,同比增长286.4%;

而平安好医生2020年营业收入约为68.66亿元,2021年整年总营业收入73.34亿元,同比增长6.82%,但一路亏损,2020年亏损9.48亿元,2021年亏损15.38亿元。

虽然由于我国医疗行业供需有所失衡,一些医疗资源相对来说匹配不均,且伴随着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存在都促进了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但其盈利模式也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

几乎所有自称要缓解紧张医疗资源并解决看病难和看病贵等问题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现如今在医疗服务这一业务方面并没有很好地发展。首先相比于在线医疗,大多数人在生病时还是更多地依赖线下就诊,在线医疗这一服务更多的还是在普及中;其次相比于线下就诊,在线医疗在医保支付这一环节上还并未打通,如果患者选择了线上就诊,需要自己支付的比例就相对较大,在支付费用方面,线下的医保也更占优势;并且在线医疗相比于线下就诊并不具备深度检查、治疗等一系列的服务,对比能一次性完成从诊断到检查、甚至手术的线下场景,人们从便利性来说也会更倾向于线下治疗。

打着医疗科技的旗号,还得靠卖药赚钱

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的业务基本相同,均覆盖了线上药品零售、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等,虽然整体看上去业务种类丰富,但据财报数据显示,三家的总营收均以“卖药”为主。

2020年,阿里健康医药电商业务的收入占比约为97.8%,互联网医疗及其它业务收入仅占比2.2%。同期,京东健康医药电商业务收入占比约86.5%。而平安好医生的健康商城业务占比也达到了总营业收入的54.1%。

当互联网企业进入到医疗行业后,虽然互联网医疗企业整体在流量的获取上得到了一定的突破,但由于互联网企业和医疗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线上卖药成为了目前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主要业务模式,基本都成为了披着“医疗科技”外衣的医药电商。

但对于互联网医疗企业来说,能让其长期发展的核心业务必然是在线医疗等医疗服务,仅依靠卖药很难让人们认可其宣扬的“医疗服务”。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各企业也都还在探索期,想要在线服务能够真正地成熟发展起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政策可能成为最大的变量

除了上述的两个内部原因,三大巨头的暴跌也受到了一定的环境影响。去年4月,中国政府网明确了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才能允许网络销售除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以外的处方药,以防范某些虚假处方单等行业乱象。

基于此,互联网医疗板块也是惨遭重挫,在人民时评刊文表示“在互联网上严守处方药到患者的“最后一公里”,确保用药安全”当天,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三巨头股价单日跌幅均超过了13.3%,影响颇深。

其实除了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零氪科技、好大夫在线、微医、叮当快药等企业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这也是整个行业的困境。

以零氪科技为例,根据零氪科技赴美上市递交的招股书来看,其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产品收入主要是药品、保健品销售收入。2019年,零氪科技总营收约为4.99亿元,其中有3.74亿元来自药品、保健品销售收入,约占总营收的75%,服务营收约为1.25亿元;2020年,总营收约为9.42亿元,其中药品、保健品销售收入约为8.05亿元,约占总营收的85.5%,服务营收约为1.37亿元。由此可见,“卖药”目前还是中国医疗数据公司零氪科技的主要业务。

业绩方面,根据招股书数据,2019年,零氪科技净亏损约4.08亿元;2020年,净亏损甚至达到了4.89亿元,并预计还可能会持续出现净亏损,盈利堪忧。且值得注意的是,零氪科技的研发投入从2019年的1.807亿元降低到了2020年的8690万元。

整个互联网医疗领域除了上述的三个问题,还有信息碎片化、医生资源、健康服务等问题也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

比如现存的互联网医疗实际上仅仅只是一个线上诊疗系统,相比于线下医院,线上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还并未完全实现。对于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的建设,目前还并不能实现处方流转、医保支付等服务,严重的信息碎片化问题,让许多的医疗资源都无法实现共享,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各医疗机构的电子病历系统及健康档案系统并未实现对接,线上线下还并未完全连接起来。

又比如在医生资源方面,虽然说各互联网医疗各平台都有属于自己的全职医生入驻,但实际上大多数还是以兼职、合作的形式为主,相比于线下的名医吸引客户的能力较小。且就目前的状况,无论是从社会地位的发展、医学能力的提升、经验积累的增长等方面来看,医生往往会选择更加完善的线下诊疗系统。

所以总的来说,互联网医疗并不是一个可以独立运行的主体,但线下医院或许是互联网医疗实现快速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医疗必须借助实体医院实现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从真正的意义上来实现医疗整合。

虽然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疫情的发生,激增了互联网医疗线上用户的数量,并加大了用户的服务需求,同时国内老龄化的问题及慢病困扰等都助力了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或许互联网医疗行业破冰开始?

风向在变化,医疗投融资可能没那么热闹了

虽然互联网行业必定会朝着更专业的方向发展,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这条赛道恐怕要迎来一段低谷期。

这两年在疫情的推动下,互联网医疗顺利地凸显了其便利性,也展现出一块尚待发掘的巨大市场,2021年数字健康领域的融资总额相比于2020年增加了约1185亿元,同比增长约89%。国内资本也纷纷跑步入场布局,掀起一股融资热潮。

我们粗略地统计了2020年的26起融资交易,覆盖丁香医生、微医、京东健康、好心情、智云健康等21家企业,融资总额超过了107.36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2021年到现在,我们也记录了30多起融资,其中圆心科技、微医、叮当快药的融资金额均在14亿元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部分交易)

有意思的是,从三巨头股价创新高的三月份一路下跌到现在这段时间,互联网医疗融资发起20多起,但大多都属于中小规模,单笔的融资金额多在千万元、上亿元,20多起融资总额超40亿元,融资金额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除了融资金额下降,思派健康、智云科技等准备上市的公司也迟迟没有通过审核。以思派健康为例,就在上个月25日,思派健康在2021年8月第一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之后,再次递交了招股书。据其招股书显示,近三年,思派健康的净亏损逐年翻倍,2019年净亏损5.96亿元,2020年净亏损10.4亿元,且2021年其净亏损竞达37.5亿元。可见持续亏损、盈利难题仍是其痛点之一。

另外,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关于请协助提供有关研究材料的函》也对医疗市场造成了一定的恐慌。该函内容为请中国医科院医学信息所、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分会及有关专家协助提供营利性医疗机构上市融资相关的三个方面的研究材料: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是否产生不良效应,是否导致无序扩张?该函的曝光立马就引发了市场的震荡,医疗板块也出现暴跌。或许当前监管是互联网医疗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目前看来互联网医疗赛道或将持续低迷,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发展前景巨大。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互联网医院分会会长文俭表示,互联网医院发展迅速,健全了卫生健康保障体系,同时互联网医院作为深化医改的手段,在进一步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更好地服务到了用户。虽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之路道阻且长,但我们拭目以待。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保观最新行业报告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