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评 | 个人养老金制度"满月",需要解决激励问题“长效机制”

来源:A智慧保微信号 发布:2022-05-23 05:44:30

距离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刚刚过去一个月。

过去一个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讨论热度不减,因为老龄化和养老愈来愈成为国民话题,牵一发动全身,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目前,这只是一个制度框架,细节尚待补充,最重要的是解决激励问题。而这并不容易,甚至如履薄冰。

周末,《“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正式发布,也大谈养老问题。

“国民”动身

5月16日,注册资本超百亿元、银行系色彩浓厚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推出了自己的首款产品“国民美好生活养老年金保险”。

据媒体报道,这个产品的定位是终身领取,缴费年期、领取方式和领取年龄多样化,首先在银行渠道销售,投保者可自主选择。

这是一款求稳的产品,但事实上,养老年金险并无特别之处,守城有余,开拓不足。还是那句话,分红型保险虽然当下正红,但比拼收益率,并不是保险的长项。

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壮大“第三支柱”而来,一方面,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根据其定位描述,“国民”二字师出无名,本质还是商业养老保险公司,提供的是市场化的产品,个人经过比较选择、用脚投票。因此,国民养老保险公司的覆盖面,取决于自身的市场能力,即能否提供解决痛点、直抵人心的产品,从而不仅在与其他专业养老保险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在与银行、基金的混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市场对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存在某种期待,盖因其背景雄厚,资源禀赋特殊,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具有某种降维优势,能够突破某种“禁区”,先行先试起来。在此之前,养老保险虽然试水已久,但逡巡不前。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怎么搞,大家莫衷一是。既然当局者迷,那么旁观者或局外人“空降”而来,是否能为养老保险勇闯一条赛道出来,这是大家所期待的。

“银保基”上演“三国杀”

养老金融超市里,保险如同“蜀国”,有所谓的“正统”,毕竟税延最先是从保险试点的,但在银行和基金的“三国”态势中,优势并不明显。

对此,保险业应该心知肚明,正视困难,才能后勇。

而基金,截至2021年底,规模接近1200亿元,公募养老FOF占据了大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我们看下银行和保险的数字,前者监管给出的试点养老理财产品资金募集规模上限达到2700亿元,而截至一季度末,养老理财规模超过400亿元;后者因为不符合监管本意的养老保险资管产品在持续压降之中,我们只选取税延型养老保险的规模,试点四年,也就几个“小目标”。

如此,基金可被视为“曹魏”,净值化最早,占据“天时”,投资者教育最重返,特别是,基金被公认在投研能力和权益投资上一骑绝尘。银行则更像“孙吴”,新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从产品制转向账户制,这虽然对保险构成利空,但市场化和便利化却是迈出一大步。账户制自然首选银行账户,这便赋予了银行“地利”。

保险只剩下“人和”可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人和”是一道窄门,是逆“熵”而动,必须积极创新业务模式。正如我们反复说的,收益率不是保险的长项,基金更擅长此道。美国的市场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个人养老金的资产配置中,基金占据半壁江山还要强。保险的产品优势,还在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产品,将保险和医养服务打通,提供场景化的康养产品,才能在差异中突围。

“两端”激励

去年以来,养老“第三支柱”动作频频、层层递进,成立国民养老保险公司、开展养老理财试点、酝酿养老储蓄试点,以及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启动,无不显示出政府监管的决心。

但任何基于市场层面和资本层面的制度落地,都必须暗合规律和人性。简言之,它必须是内生的,能够自我生长的,而不是唯靠行政权力强制“输血”。而自我生长,必须解决激励不足的问题。

奖善罚恶,奖优罚劣,这是不言说的密钥。

在商言商。个人养老金如果想要“支棱”起来,养老金融市场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侧都解决激励问题,毕竟一个有着较长封闭期的产品,激励不足是正常现象。

个人养老金产品有税延优势,但把这个说清楚,并非易事。这里面存在着大量的投资者教育和信息对称工作,并非发个文件,大家就秒懂。

“第一支柱”过强,会给“第三支柱”造成挤压效应,人们在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时,如果相比短期产品并无非对称优势,就可能三思而不行。税延目前只是纸面上的优势,在现实中可能遇到冰,一是我国的个税纳税人体量并不多,税延对普通大众而言无感;二是我国投资目前免征资本利得,这就抵消了税延的好处。

在供给端,做个人养老金产品,也不能光靠自上而下的动员和画饼。以基金为例,做养老FOF的产品,对基金经理的要求更高,但个人收益可能并不成正比,如果舍难取易,去做某些单赛道基金,迅速做大规模,或更容易名利双收。保险亦是如此,“保险+养老+医疗”这条大健康赛道,看上去很美,做起来却很难,不容易出成绩。

试点了四年的税延养老保险,就是激励不足的典型例子。个人养老金,当取前车之鉴。

长按关注,精彩呈现

长按关注,随时沟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谢

344236809@qq.com

一周回顾

国民养老险含“金”而生:高管到位,新品要卖!多岗位招骨干!

“国民健康规划”再提居家养老!平安绘就“中国式养老”新样本

千亿农险“高质量转型”!这家险企如何打造智慧服务“新样本”?

长城人寿与天楹"互动",化解投资增资难题!能否打造行业范式?

“网安险”首个服务指引在沪拟出炉!理赔要多快?风控如何做?

海保人寿4周年变局:股东舜元要离场,将成全“海马系”一盘大棋?

战“疫”不止步!平安产险北分如何“稳服务保民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