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滚动:保险理财升级 有高额利息?23名老人被骗270余万元

来源:险联社微信号 发布:2022-08-05 10:06:42

养老诈骗犯罪手段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近日,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养老诈骗案件。9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9个月至11年6个月不等,并处罚金3000元至10万元不等。


(相关资料图)

刚买完保险就接到售后电话

李大伯在银行购买了一份150万元的保险理财产品,不久就接到了一个自称是“银行保险售后”的电话,说是有精美礼品可以领取,不过要去他们公司办手续。

李大伯起初并不相信,但是听到对方准确无误的说出他的保单信息,甚至知道他的身份证号码和居住地址,李大伯便信以为真,另外还听说对方送米送油送金条,更是来了兴趣,于是便答应了去他们公司坐坐。

李大伯来到“银行保险售后”公司后,找到了当时打电话的客服小英。小英热情接待了李大伯,送了他米、油等礼品,之后叫来了业务员小刘。小刘对李大伯嘘寒问暖,两人聊得十分投机,之后小刘趁机给李大伯推销起了自家的理财产品。

谎称保险理财升级有高额利息

业务员小刘对李大伯讲,自家的理财产品利率比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高,而且公司是做保险中介的,可以购买多家公司的产品,这些银行和公司都有业务往来。劝李大伯把之前买的保险理财转到公司进行升级,并表示不需要李大伯再次进行投钱。

李大伯的150万保单明年到期,有20多万的收益。业务员小刘让李大伯把利息取出来之后再复投到他们那里增加收益,不过需要等待名额,因为名额有限,争取一个不容易。

李大伯听完非常心动,让小刘有了名额第一时间联系自己。几天后,小刘给李大伯打电话,表示有名额了,让李大伯尽快到公司办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李大伯立马来到公司,由于上了年纪眼神不好,也不太会操作智能手机,于是小刘用李大伯的手机和证件代为操作,之后告诉李大伯过一两天手机里就会收到利息进账通知,等钱到账后就可以在他们这里购买理财产品。

李大伯收到25万多元后,想到之前小刘一直强调名额有限,就又去了小刘的公司,通过POS机刷卡,从银行卡里刷走了20万元。

23名老人被骗270余万元

回去后,李大伯越想越不对劲,又回到公司,让对方把营业执照给自己看一下,对方却推脱说拿到上海那边的公司去了。

于是李大伯又联系了银行工作人员询问这个事情,工作人员听完表示这是一场骗局,李大伯便报了警。

民警赶到现场后,李大伯经过民警解释才发现自己收到的25万多元并不是利息,而是对方用自己手机将自己在银行购买的保险提前退保得到的退费。

值得一提的是,李大伯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2020年12月起,被告人唐某等人先后在杭州租赁了写字楼作为办公场地,从被告人刘某手中高价购买了一份投保人名单,由底下的业务员假冒保险公司、银行银保中心客服人员的身份,编造代为销售保险理财产品的事实,以赠送生活用品、高额利息等为诱饵,引诱被害人购买虚构的保险理财产品等方式,骗取被害人财物,造成23名被害人损失人民币270余万元。

法院认为,9名被告人共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分别达到了数额较大、巨大和特别巨大,构成诈骗罪,遂作出上述判决。

养老诈骗骗局:养老为假诈骗是真

如今,养老诈骗花样不断翻新。比如,物质诱导:用送米、油等小恩小惠获取老年人信任后,以支付高利息、办卡享受补贴额度享受优惠等方式,吸引老年人投资;技术加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黑色产业为养老诈骗犯罪提供助力,让犯罪嫌疑人可以依据精准的个人信息,通过不定期打电话、上门拜访等方式锁定目标老年人,利用信息优势进行围攻。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个道理大多数老年人都清楚。养老诈骗之所以多领域频发、很多老人落入骗子的圈套,与不法分子的话术具有迷惑性、欺骗性有关,比如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往往脱节于网络时代,对新型骗术难以辨别和招架;此外,想要参与投资获得高额回报、给子女减轻负担等,也是原因之一。

因此,老年人要主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自觉提升反诈能力,家人也应多关心和陪伴老人,从家庭这个环节加固防骗链条。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