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快资讯丨黑红后的增额终身寿险还能占据“C位”多久

来源:保观微信号 发布:2022-10-24 22:02:36

保观 |聚焦保险创新

增额终身寿险火了的背后,有诸多因素,而最终被监管盯上,则是因为这一产品带有噱头营销、销售误导、长险短做、减保规则设置不合理等“几宗罪”。

2021年初,资本市场形势大好,大盘突破3500点。彼时,投资者纷纷狂热地把钱投入资本市场,随后,大盘一跌再跌,无数人被套牢。伴随而来的,还有不断下调的银行存款、国债利率。在这多方因素夹击下,增额终身寿险“火”了。


(资料图片)

目前,无论银行、经代、网销甚至是部分大型保险公司主力销售的储蓄险产品,都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主。据一家中小寿险公司总经理透露:“上半年85%的保费收入都来自增额终身寿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的《2021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中显示,终身寿险在前十的产品中,占据了七成。

值得注意注的是,增额终身寿险在销售持续火爆的同时,也面临这不小的“监管挑战”。监管曾多次指出其在产品形态方面一些较为“激进”的设计,并不断出台政策规范增额终身寿险的发展。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2022版)》中,相较于2022版新增了9条。其中有两条关于增额终身寿险的产品设计问题:①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定价利率,存在严重误导隐患;②增额终身寿险的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风险。

产品诞生背景

增额终身寿险在中国保险市场上存在多年,在近年来保险市场上能够悄然“火”起来,与其当前特定的市场环境密不可分。

首当其冲的就是利率的不断走低。说到“利率下行”,目前似乎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一个共识,虽然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总是有涨有跌,但从长期来看,世界各国的利率水平仍旧呈现出非常明显的下行趋势。根据中国央行公布的存款基准利率,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已经从1990年的10.08%降至1.5%左右,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也从1980年代的接近12%跌到如今接近0%的水平。因此,利率下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图1.美联储基金利率

理财产品的频频暴雷,致使投资者开始主动寻求安全稳健的投资品。在发布已超过3年之后,2022年1月1日,整个市场即将迎来《资管新规》正式落地执行。包括银行、券商、信托公司等在内的金融机构所发售的理财产品,将一律采取净值化管理,不得承诺“保本保息”,全面打破“刚兑”。

而伴随着“房住不炒”基调的落实和新冠疫情、世界局势动乱等黑天鹅事件的频频发生,很多投资者深刻理解了“安全稳健”这四个字在投资当中的分量与意义,于是纷纷开始主动寻求安全稳健、收益保本的投资产品。这个时候,号称“收益写进合同”的增额终身寿险无疑成为了投资者追逐的对象。

增额终身寿险的“几宗罪”

如果在某个阶段,某种保险产品在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甚至开始挤压其他类型产品的发展,那么这种产品形态就必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限制。前有监管叫停的异化版“药品险”,这一次,被监管盯上的增额终身寿险,则带有噱头营销、销售误导、长险短做、减保规则设置不合理等“几宗罪”。

产品营销带有噱头、误导之嫌

如今市面上销售的几乎所有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在产品条款中都有“基本保险金额每年递增3.X%”的表述字眼。而这个3.X%在大多数情况下会被客户理所当然认为是这个产品的收益率。但实际上,增额终身寿险的实际收益率,和基本保额以及保额的递增速度压根没有关系。保额按照3.x%增长并不等于所交的钱按照3.x%进行递增,所增长的保额只与身故责任有关。

但是很多保险销售人员都有意无意地将这个数字当与产品的收益率联系起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导。实际上,有效保额的递增,与增额终身寿险的投资利益没有直接关联,因为身故理赔看的是“身故保额”,退保看的是“现金价值”。

产品设计带有“长险短做”的风险

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款长期保险产品,无论是在精算定价方面,还是在资产投资方面,都应该按照长期保险产品的规则和原则进行操作。而为了凸显产品回本快、流动性好的优势,很多增额终身寿险在缴费期结束后,立马就回本,甚至会给予很高的收益,变相把一款终身的长期产品做成了一款短期储蓄产品。

我们都知道,任何投资都不可能同时兼具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角优势。较为长期的投资,如果收益较优,那么产品本身就应该拥有更长的“封闭期”,即资金的使用不能太灵活,否则就很容易造成资产和负债期限的错配。如果客户早期退保金额过高,一定会给保险公司造成严重的“投资期限不匹配”的风险。而“长险短做”,一直都是监管部门“严密监控”的重点问题。

图2.人身险相关产品问题通报示例

灵活提取存在利差损风险

提到增额终身寿险时,由于其提取灵活的特点,通常看做为一款“现金流规划工具”。早先开发的很多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会在条款中明确写出可以“减少基本保险金额”,并且没有对减保提取的金额做任何限制。账户化的产品通常拥有比较灵活的资金使用模式,因此根据客户的阶段性需求,将增额终身寿险进行各式各样的“现金流规划”包装,诸如教育金、婚假金、养老金等,均被视为一大卖点。

但作为一款收益稳健的人寿保险产品,哪怕是3.X%的利率,从监管的角度来看,保险公司在长期仍有不小的“利差损风险”。这是因为虽然预定利率是3.X%,给客户的实际收益率也不会超过3.5%的监管设定上限,但是如果把前期的一系列费用成本考虑进去,保险公司最初几年的实际成本支出起码在5%以上,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这对于保险公司的投资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产品未来的走向预测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来自于人口老龄化,因此不遗余力地推动第三支柱养老年金保险的发展是保险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同样3.X%的利率条件下,增额终身寿险以其提取的灵活性和回本的快捷性,较养老年金产品具有更显著的客户吸引力。

其实,监管反对的正是宽松的加减保规则以及快速回本所导致的风险。通过对于监管部门文件的解读,不难看出,监管部门希望增额终身寿险能够回本溯源,实现现金价值平缓增长,给消费者呈现出一种更加合理、平稳的收益增长模式。鉴于此,可以预测未来增额终身寿险将迎来如下改变:

1.在产品宣传和条款中不再强调“基本保额的递增”,尤其不再出现“基本保额每年递增3.X%”这样的字眼,减少给消费者带来的误导。

2.在条款中加入“减保限制条款”,对每年的减额退保金额做出限制,降低给保险公司带来的资本金和偿付能力的压力。

3.将产品的回本期放缓,早期的现金价值不设置过高;现金价值的增长曲线要平缓,不再出现“跳跃式”增长,防止出现”长险短做”的风险。

笔者认为,为了尽快推动养老年金险的快速发展,让消费者意识到养老年金险才是解决养老资金缺口的最有效工具,即便增额终身寿险在未来完成了整改优化,长期也势必让位于“长寿时代”主旋律下的养老年金险。究竟这一时代产物下的投资新宠到底前路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注: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保观立场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