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上市险企股价不振,头部中介又遇"警示"!保险股何时逼走"寒气"?

来源:A智慧保微信号 发布:2022-10-26 20:56:31

2020年奔赴美股纳斯达克上市,拿下“保险电商第一股”之称的头部互联网保险中介慧择(HUIZ.US),已在海外资本市场摸爬滚打了两年多的时间。

然而,或受疫情反复、互联网人身险新规落地、中概股整体震荡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慧择的股价持续走低。近日,慧择发布公告称,收到纳斯达克上市资格部工作人员日期为2022年10月12日的通知函,指出最近公司连续3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低于每股1美元的最低买入价标准。慧择在该公告中表示,通知目前对公司ADS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或交易没有影响。


(相关资料图)

其实,不止慧择,同样在美股上市的保险中介平台水滴和泛华的股价也呈现震荡态势。并且年内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除人保外,大部分上市险企股价表现羸弱。这也侧面说明,在行业转型磨底、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市场对保险股的信心持续走弱。

不过,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保险业长期发展向好的趋势未变,当前头部上市险企也在积极加快转型步伐,不少专业人士认为,保险股的价值已被明显低估。值得一提的是,在行情不振之时,近期,不少上市险企也纷纷推出回购、增持举措,以求为市场注入更多信心。

俨然,尽管短时间内保险股尚未走出“至暗时刻”,但已在为触底反弹多重蓄力。

从慧择发布的公告看,纳斯达克工作人员在上述通知中称,在过去连续30个工作日内,慧择的ADS收盘价低于纳斯达克上市规则中规定的每股1美元的最低买入价。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810(c)(3)(A),慧择将有180个日历天的合规期,或至2023年4月10日,来重新获得合规。

如果在180天合规期内的任何时候,公司ADS的收盘价至少连续10个工作日为每股1美元或以上,纳斯达克将向公司提供书面合规确认,该事项将结束。

不过,如果在2023年4月10日之前未能恢复合规,根据纳斯达克的决定,慧择可能有资格获得额外180天的合规期。前提是公司需满足公开持有股票市值的持续上市要求和所有其他初始上市标准(最低股价要求除外)。这种情况下,公司将需要提供书面通知,说明其在第二个合规期间补救缺陷的意图,如有必要,包括实施反向股票拆分。

对于上述“警示”慧择表示,该通知目前对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或交易没有影响,同时公司将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在规定的宽限期内恢复合规。

不过,从近期慧择的股价表现上看,尚未显露出拉升趋势。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5日,慧择股价报收0.51美元。另据数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今年以来慧择股价跌幅已超64%。

事实上,在保险中介中概股阵营中,慧择股价走低的情况并非个例。被称为“保险中介第一股”的泛华金控(FANH.US)的股价也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今年以来,其股价从年初的7.69美元/股,降至4.95美元/股(截止日期为10月25日收盘)。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2月,泛华金控发布消息称,公司将启动私有化,并称由创始人胡义南牵头的买方财团已出具初步、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彼时,有行业人士认为,泛华的私有化或许与其价值被美国资本市场低估有关。

再来看2021年上市的水滴(WDH.US),今年以来亦呈现震荡波动态势,相较最高位时的11.77美元/股,如今的股价跌幅不少,截至10月25日收盘,水滴股价报1.36美元/股。

从今年上半年各大保险中介中概股的业绩表现来看,水滴上半年扭亏为盈,营业收入为13.5亿元,净利润为3.12亿元;相较之下,慧择和泛华上半年均出现亏损,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和-571.5万元。

其实,不仅美股保险中介中概股表现低迷,2022年以来,各大上市险企的股价亦是持续走弱。

以A股保险板块成分股为例,截至10月26日,今年以来,除中国人保(601319)股价上涨8.69%外,其余四大上市险企股价均不同程度下跌。其中,新华保险(601336)、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股价跌幅均超20%,分别达34.65%、28.2%和21.09%。中国人寿(601628)股价也下跌了4%左右。

港股保险股板块,截至10月26日收盘,今年以来同样仅中国财险飘红,年内股价涨幅达26.11%。而众安在线、中国太平股价跌幅超40%。此外,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的港股股价跌幅也超30%。友邦保险和中国人寿年内分别下跌23.34%和26.6%。

说起保险股的羸弱走势,实际上早在2021年该板块就经历了所谓的“至暗时刻”,而今眼看2022年四季度已至,保险股却仍未走出下跌困局。

对于保险股持续走弱的原因,专业分析人士认为,一方面受近两年疫情冲击、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保险消费不足等外部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在行业整体处在高质量转型的大背景下,保险机构特别是寿险公司,也将面临一定时间的改革阵痛,出现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下滑等情况,这并非短时间可以改变,尚需等待各大险企的改革举措明显见效,方能迎来拐点。

从五大上市险企前三季度的负债端表现看,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中国平安的合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2万亿元,同比增4.08%。其中,五家上市寿险公司保费增速呈现“四升一降”态势,但新业务价值普遍下滑。相比之下,今年前9个月,财险“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保费增速较高,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得不说的是,在行业弱周期下,上市险企的转型步伐也在加快,尤其是头部寿险机构为改变既有人海战术粗放式发展模式,主动对代理人队伍开展清虚的同时,也在积极建立高素质代理人团队,同时利用银保渠道稳住和拉动保费规模。

保险中介行业亦是如此,今年以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头部互联网保险中介机构在着力推动降本增效,如慧择就在成本支出上进一步优化,今年二季度公司营销及管理费用在一季度基础上再缩16%;水滴的二季度财报也显示,报告期内公司运营成本和费用为5.45亿元,同比下降68.9%。水滴创始人兼CEO沈鹏也曾表示,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强运营效率,优化成本结构。

对于上市险企来说,股票的走势既代表着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和信心,也关系到众多投资者的“钱袋子”,因此在股价表现持续不佳时,积极进行市值管理、提振市场信心也是必要之举。

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为给市场注入更多信心,很多上市险企积极回购自家股份。例如,友邦保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2年10月25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回购304.04万股,回购金额1.78亿港元。另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0月25日,3月21日以来,友邦累计回购125次,累计回购金额已超200亿港元。

友邦的持续回购操作源自于今年3月,该公司公布了1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表示计划在未来三年通过公开市场回购公司普通股,向公司股东返还高达100亿美元的资本。

除友邦外,中国平安也实施并完成了最新一次的回购计划。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8月,中国平安就披露了回购公司A股股份的计划,2022年8月30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已完成本次回购,累计回购A股股份近1.03亿股,支付资金总额为50亿元。

日前,中国平安还派发了中期现金红利,本次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92元,参与分配的A股股份数约106.6亿股,合计派发股息累计约98亿元。折射出平安积极维护股东利益,向市场传递信心之意。

当然,上市险企的“护盘”举措不止回购,今年以来不少保险机构的高管和股东也掏出真金白银低位抄底增持,以表坚定看多之态。

从增持举措上看,10月16日晚,中国太保发布公告称,其股东上海国资在5月21日-10月13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合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2044.65万股;截至2022年10月13日,上海国资及其一致行动人对中国太保持股比例达到10.53%,较2022年5月20日的持股比例增加0.21%。

此外,据相关媒体统计,今年以来,中国太保的A+H股已累计获高管增持29.39万股,增持高管包括太保集团董事长孔庆伟、总裁傅帆等。

除中国太保外,中国平安A+H股也获得增持。如9月22日,中国平安大股东董事、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兼中国区CEO杨小平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中国平安10万股H股股票,每股均价约43港元,涉资约430万港元。对于增持一事,杨小平表示,平安目前处于价值低估状态,对该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此外,据统计,中国平安在实施回购期间,董事长马明哲,董事谢永林、陈心颖等也通过二级市场交易方式增持公司 A 股股份合计41.48万股和公司 H 股股份合计7万股。

可见,为了安抚投资者、提升市场预期,各家险企纷纷身体力行积极护盘。不过,站在买方的角度,市场最关心的还是保险股何时能够走出“寒气”,特别是现阶段低位震荡的保险股,是否已具备抄底价值。

『A智慧保』注意到,近期不少券商研报给出了相对乐观、正向的评判。如国联证券相关研报就表示,保险股当前估值已处于历史底部,叠加资负两端环境的边际改善,有望加速保险股迎来估值切换行情。

浙商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上市险企寿险新单仍承压,可关注后续开门红催化;产险延续向好,稳定可预期。保险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高,维持行业“看好”评级。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智慧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上市险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