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必背知识点:间接成本—联产品分配

来源:会计网 发布:2022-03-20 11:04:18

CMA考试的难点之一是掌握CMA的知识体系,一个好的知识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考试大纲,间接成本中联产品分配也是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关于间接成本中联产品分配的知识有哪些?

CMA重点知识点之间接成本中联产品分配

主产品:具有很高总销售价值的产品;

联产品: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具有很高总销售价值的产品;

副产品:总销售价值较低的产品。

根据实物指标来分配联合产品成本

分配给A的联合成本=A的产量/(A的产量+B的产量)×总的联合成本;

分配给B的联合成本=B的产量/(A的产量+B的产量)×总的联合成本。

根据市场数据来分配联合产品成本

1、分离点销售价值法:

A的分离点销售价值=A的产量×A的单价;

B的分离点销售价值=B的产量×B的单价;

分配给的A联合成本=A的分离点销售价值/(A的分离点销售价值+B的分离点销售价值)×总的联合成本;

分配给B的联合成本=B的分离点销售价值/(A的分离点销售价值+B的分离点销售价值)×总的联合成本。

2、可实现净值法:

根据市场数据来分配联合产品成本。

A的可实现净值=A的产量×A的单价–A的可分属成本;

B的可实现净值=B的产量×B的单价–B的可分属成本;

分配给的A联合成本=A的可实现净值/(A的可实现净值+B的可实现净值)×总的联合成本;

分配给B的联合成本=B的可实现净值/(A的可实现净值+B的可实现净值)×总的联合成本。

3、固定毛利率法:

总成本率=(A的可分属成本+B的可分属成本+联合成本)/(A的产量*A的单价+B的产量+B的单价);

分配给A的联合成本=A的产量×A的单价×总成本率–A的可分属成本;

分配给B的联合成本=B的产量×B的单价×总成本率–B的可分属成本。

方法的选择

1、若分离点的销售价格存在,则应采用分离点销售价值法。

(1)不同的产品会产生相同的毛利率;

(2)不能用于在分离点之后还需要进行再加工的产品;

(3)不能用于价格频繁波动的产品。

2、若分离点的销售价格不存在,则应采用可实现净值法或固定毛利率法。

(1)可实现净值法可用于需要进行后续加工的产品;

(2)固定毛利率法可用于需要进行后续加工的产品,但有可能会让产品分配到负的联合成本。

副产品的会计处理

1、资产确认法:

(1)能在分离点确认副产品的存货价值;

(2)以可实现净值作为存货价值计入资产负债表;

(3)实现了配比的原则;当副产品金额较大时,应采用资产确认法。

2、收入法:

(1)不能在分离点确认副产品的存货价值;

(2)在出售时作为其他收入计入损益表;

(3)易于使用;当副产品金额较小时,应采用收入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