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开发区:持续推进“五个”聚焦 构建人才聚集高地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2022-02-22 22:08:10

日前,记者从大龙开发区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始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积极推进人才“外引内育”,按照“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思路,全面构建人才工作大格局,2022年,该区将持续推进“五个”聚焦,构建人才聚集高地。

聚焦招商引资,推动专业人才集聚。以“双招双引”为抓手,通过开展产业大招商行动和“千企引进”工程,招大引强、补链强链。持续面向国内外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创新成果的“双创”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大龙开发区,充分将“招商与招才”、“引资与引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以“商”引“才”,做到引一个项目、兴一方产业、聚一个团队,实现“输血强身”和“造血强身”,推进专业人才集聚,推动大龙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

聚焦项目建设,推进人才平台建设。聚焦重点产业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抓项目、抓发展,项目建设重点突破、持续发力,吸引和扶持优秀人才前来开发区创新创业。以“高端、紧缺、适用”为原则,以新能源产业为重点,围绕中伟新材料、汇成新材料、重力科技、银科环境、格瑞特新材料等骨干企业建设科研工作站、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并依托贵州大学、铜仁学院等高等院校,为各类人才搭建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和校企合作,开展建链强链补链行动,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带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产业发展,聚力打造产业集群。紧扣黔东工业集聚区“火车头”、铜仁工业经济“顶梁柱”和贵州内陆开放要地“桥头堡”战略定位,积极抢抓结构重组、产业重构的战略机遇,坚定不移推进新一轮开发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园区基础配套越来越齐、产业结构越来越优、发展势头越来越好,聚力打造“西南锂电产业基地”,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实施人才倍增计划,形成区域性人才高地,吸引、鼓励国内外一流人才、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带项目、带资金合办、领办、独办高技术企业,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聚焦乡村振兴,壮大实用人才队伍。围绕“新市民·追梦桥”工程,以“四个三”、“四安家园”为工作抓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效,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结合大龙开发区实际,持续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力度,开展水电工、家政、保洁、电子产品加工等一系列专题培训,提升群众就业技能,动态抓好零就业家庭清零。按照“八要素”、“六个转变”要求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发展壮大特色种养殖产业。引导农业人才、土专家等深入一线基层,并培养一批先进、优秀的农村发展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就业支撑,壮大实用人才队伍。

聚焦园区配套,提升服务人才质量。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补齐短板、加固底板,加快供水、供热、供电、物流、工业污水处理及废渣处理规划建设,主动推进玉屏·大龙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生产性配套设施、服务性配套设施和生态性配套设施建设,使企业、居民的供水、供热、供电问题得到持续保障,为吸引、留下人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持续建立健全引才育才管才机制,改进引才方式方法,强化人才交流合作,整合项目资金,加大人才专项资金保障,完善人才公寓等配套基础设施,持续提升服务人才质量。

下一步,大龙开发区将进一步抢抓发展机遇,围绕“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建设生态工业新城”的战略目标,强化人才强区工作理念,以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以锂电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为主线,引培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汇聚大龙,让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推动新一轮开发建设、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人才集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 朱登芳

编审 孙晓蓉

关键词: 持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