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火车站客运车间值班员孙艳会、张宏宇,这两个来自内蒙的小伙从内蒙古跨越秦岭-淮河来到贵阳,在离家2000多公里的地方守护春运旅客安全出行。
十年磨剑出锋芒
缘分总是妙不可言,2012年,兄弟俩同一所大学毕业后,又一起通过考试进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作,恰巧又被分配到同一个车站同一个部门。
回忆起刚来的时候,孙艳会露出了苦涩的笑容,“初到贵阳时,因为听不懂方言,与旅客沟通极困难,越听不懂越急,服务旅客时很窘迫”。凭着对铁路的向往和热忱,哥俩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迅速从一个“懵小新”蜕变为合格的铁路客运工作者。“这俩小伙子对工作挺轴的,刚来我们车间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工作问题总是刨根问底的弄清楚,大部分时间你都会看到他俩扯着老师傅请教经验。”值班员宋雁飞评价道。
哪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成功,从无到有、从零到一最难。哥俩参加过车站业务竞赛,车站青工技术比武都拿过名次,今年是他俩入路的第十个年头,这一路走来,铆足了劲儿,就为提高业务知识储备和提升业务综合能力。从工作小白到业务能手,从客运员到值班员,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兄弟齐心战春运
“广厅,广厅,进站旅客增多,注意分流和卡控乘梯安全。”“三侯,派两个人支援出站口,K842终到大客流。”“宏宇,今天Z161尾部有甩挂作业,站台人员记得清理站台,注意联控”……孙艳会通过对讲机有条不紊的指挥着现场工作。春运期间客流增多,作为班组长,他不仅需要掌握客流流量流向及列车运行情况,还得统筹规划安排班组人员,提前做好工作预想安排,加强与列车、行车、防疫等部门的联控,确保春运旅客运输安全。
“虽然每天忙得像陀螺,但是我有最得力的助攻手。”孙艳会笑着说道。张宏宇今年春运负责班组站台客运组织工作,550米的站台每天来来回回要走上好几趟。
“小伙子,谢谢你啦,年纪大了没留神就坐过了站,给你们添麻烦了。”临上车前大爷转过身对张宏宇说道。老大爷独身一人从从昆明前往安顺探望小外孙,没留意到站通知坐到了贵阳站,列车长交接下来后,张宏宇一边安抚大爷急躁的心情,一边查询最近列车,最后经过和列车的协调,大爷顺利乘上了到安顺的列车。交接完误乘旅客还没来得及吃午饭,对讲机呼叫他去交接遗失物品,继而又匆忙的奔向其他站台。春运加开车增多,张宏宇的工作节奏变得更紧凑,“服务好重点旅客”,“马上到”,“按时进行巡视检查”,不停歇的忙碌已成为他的工作常态。干劲十足的两兄弟已成为客运工作的骨干,携手在春运的主战场共同坚守。
每逢佳节倍思亲
“儿子,家里都挺好,不用惦记,你专心工作,把工作干好就是对爸妈最大的孝心,给你邮了点你最爱吃的奶豆腐……”,老两口怕打电话影响到儿子孙艳会的工作,给他发来了微信,聊起这些孙艳会感到万般愧疚。大学时的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工作,然而在人生地不熟的贵州一干就是十年。“有一年春节,同为铁路职工的媳妇在涪陵上班,我在贵阳,女儿在内蒙,一家三口分隔三地,感觉对家的想念前所未有的强烈,晚上视频看着女儿小小的笑脸,我恨不得长了翅膀马上飞回去!”孙艳会哽咽的说道。
过年前,张宏宇就带着爱人和孩子提前给远在内蒙的父母视频拜了年,父母早已习惯了他的工作性质。“有次视频,我告诉他们过年又不能回去,坐在旁边的邻居大爷问道说你儿子咋又不回来过年啊,我爸霸气的回了一句‘你懂啥,我儿子牺牲自己一家不团圆,成全千万家团圆。’跟个老小孩似的。”张宏宇无奈的笑着说道。
今年春运,虽然工作上兄弟俩还是一如既往地忙碌。但对于孙艳会来说,媳妇工作调动即将来到了贵阳,女儿也来到了身边,身在异乡多年终于有了家的温暖。对于张宏宇来说也有了盼头,明年春节父母会来到贵阳一起过节,全家团年辞旧迎新的心愿就要实现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张秀云
编审 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