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 养老服务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型转变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发布:2022-03-15 10:05:03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养老服务由兜底保障向普惠型转变,呈现全方位、精细化、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格局。我国进一步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和标准体系,健全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积极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推动适老化改造,大力发展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重点支持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建立家庭养老床位,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千家万户,有效地满足了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使广大老年人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实现高龄补贴全覆盖

2014年,财政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办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等老年人补贴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人口老龄化程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等老年人补贴政策。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清晰界定人员范围,明确补贴发放对象,相关补贴经费由地方财政承担。

高龄补贴主要是针对高龄老人实行的一种社会保障。各地高龄补贴对象大同小异,大多为当地户籍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年龄越大领取的补贴越多。不同地区补贴的金额也不同,一般最低为每人每月50元,最高为每人每月1000元。另外,各地高龄补贴发放时间也没有统一规定。

2021年,全国31个省份建立了高龄补贴制度。其中,广东省深圳市将老人年龄划分成4档,从70岁至100岁,每10岁为一档,年龄段从低到高每人每月分别领取200元、300元、500元、1000元。北京市年满80岁、90岁和10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可分别领取100元、500元、800元。上海市65岁至6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75元;70岁至7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150元;80岁至8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180元;90岁至99岁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350元;100岁及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领取600元。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老健康科技创新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红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大多数老年人而言,子女的赡养能力有限,老年生活最重要的保障就是领取养老金。我国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已经“17连涨”,但由于高龄老人退休时间较早、大部分高龄老人退休金基数较低,退休后的养老金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同时,高龄老年人普遍患有各种疾病,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各项支出较高,发放高龄老人补贴可以弥补各项支出不足。为了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国家的帮助尤为重要。

推动社区养老驿站建设

2016年5月,北京市老龄委发布《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由驿站承接的基本养老服务包括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6类基本项目。在此基础上,可根据自身条件拓展至助洁、助浴、助医、助行、代办、康复护理、法律咨询等服务项目。

2021年,北京市民政局发布新版《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星级划分与评定》地方标准,在做好与民政部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开展养老服务机构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2020年底,北京市共有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00多家,其中星级社区养老服务驿站101家,到2021年底,星级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达到814家,其中三星级13家、二星级427家、一星级374家,各星级养老驿站的数量均实现跨越式增长。

强化专业照护服务

今年1月1日,北京市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新修订的《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运营扶持办法》正式实施,明确了将综合考虑驿站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数量、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提供情况及运营成本,给予驿站基础补贴。城区驿站按照实际签约服务的基本养老服务对象人数,每人每月给予180元补贴。农村驿站实际签约服务对象少于80人,每家每月给予1.4万元补贴;超过80人,按照实际签约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数量每人每月给予180元补贴。二星级驿站将额外获得“星级补贴”,每家每月增加2000元补贴;三星级及以上驿站每家每月再增加3000元补贴。此外,养老驿站开展托老服务还可享受托养补贴,连锁运营驿站每新增一家给予连锁运营补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主任王以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养老服务驿站作为打通居家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旨在为附社区老人按需提供特色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满足老人的各项生活需求。我国应加快社区养老驿站建设,将养老驿站布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边,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形成配套服务,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就享受到养老服务。

今年1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正式实施,这是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个强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的基本要求、安全风险评估、服务防护、管理要求等内容,划出了养老机构服务的安全“红线”。

周红表示,迄今我国养老服务领域已发布26个国家和行业标准,涉及养老机构服务安全规范、养老机构等级评定、老年人能力评估、老年人满意度测评等内容,这些标准互为支撑、相互补充,形成强制和推荐标准功能互补的格局,进而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高质量发展。

家住北京市西城区月坛街道的李爷爷跌倒后,立即按响紧急呼叫器一键求助,照护管理师迅速赶到李爷爷家中,为老人检查血压、血氧、心率、空腹

血糖以及四肢关节活动能力,确定身体无碍并进行心理疏导后才离开。迄今,像李爷爷这样享受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服务的老年人在月坛街道已有千人。

北京怡养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岳迪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生活护理、康复保健、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台信息化等服务内容。服务设施可根据老年人照护需求和居住空间条件,经与老年人及其家属协商后,对老年人家居环境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提供必要的服务设施和智慧居家养老产品,为开展生活照料、体征监测、康复训练、紧急呼叫等服务提供智能硬件与技术支持。

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规定,老人签约后享受政府补贴。中度失能或中度残疾老年人,以及80周岁以上高龄且独居生活自理的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00元给予床位运营基础服务补贴;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600元给予床位运营基础服务补贴;低保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200元给予床位专业服务补贴;低收入家庭、计划生育特扶家庭中年满60周岁的重度失能或重度残疾老年人,按照每床每月1000元给予床位专业服务补贴。

“十三五”期间,我国在江苏、北京、浙江、广东、四川五省市开展建设家庭养老照护床位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健全建设、运营、管理政策,发展家庭养老床位”,显示出相关部门将加大家庭养老照护床位建设的扶持力度。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南开大学老龄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与老年人普通居家养老不同,家庭养老照护床位依托就的养老服务机构,通过专业化服务、家庭适老化改造、信息化管理等方式,将养老机构集中安养方式扩散到千家万户居家安养,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不离开熟悉的生活、居住环境,就能享受到专业化、规范化、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我国大力发展家庭养老院,既有效地解决了家庭养老专业化不够的问题,又适应了家庭小型化和简约化的变化趋势。(本报记者 孙燕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