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看城镇化新路 |黎平肇兴镇:突出民俗生态 打造侗乡风情小镇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2022-03-17 20:54:09

肇兴侗寨全景

五矗杰阁,千家侗寨,花桥流水田园。2月中旬,记者来到黎平县肇兴镇。只见山色空蒙,绿树环绕,古朴的小镇坐落在两山之间,鼓楼矗立。大街上人来人往,两旁既有现代化气息的酒楼、超市、饭店,服装店,又有乡村常见的水果摊、蔬菜摊,生活气息十足。

肇兴镇大街

“自2017年入选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以来,我们肇兴以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资源为抓手,紧紧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建设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侗乡风情小镇。”肇兴镇副镇长吴寿鹏介绍说。

肇兴镇规划图

珠三角入黔第一站

肇兴镇的发展“密码”是什么?吴寿鹏告诉记者,肇兴镇的兴起在于“开发早、宣传早、重视早、交通好、体量不小、文化风俗保存完整”。据了解,肇兴镇在20世纪90年代便开始进行有引导的旅游开发,为今天的发展打下了基础。肇兴侗族人口占比全镇人口达到了90%以上,有着“千年侗寨、千户侗寨”之称,侗族文化习俗保存完整,使得肇兴对外地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对外交流上,肇兴侗寨的名片开始走出大山,2018央视春晚在肇兴设立分会场后,肇兴得到了大力宣传。交通上,肇兴镇地处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位于“泛珠三角四小时经济圈”和“黔中三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是珠江三角洲入黔的第一站第一景,厦蓉高速、黎洛高速和贵广高铁贯穿其间,2014年从江站开通运营后,高铁通到了肇兴镇家门口,交通优势愈发明显。

肇兴侗族文化展示中心

肇兴镇夜景

农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路在何方?“新型城镇化不再是资源型,高耗能高污染工业化的老路,而应该是可持续的融合性的发展。”谈到肇兴镇的发展之路,吴寿鹏表示,一定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百姓富,生态美的样子。“我们将以旅游为首位产业,带动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肇兴镇信团鼓楼

近年来,肇兴镇结合肇兴侗寨景区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体验型农业产业,走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道路,实现景区民族文化产品、农业观光、生态观光融合、互补发展,以培训、观光、采摘、美食为一体的“农文旅”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

肇兴镇大街

目前,肇兴镇景区拥有餐馆、农家乐、小吃店68家,拥有宾馆、精品民宿、客栈234家,累计直接或间接带动约1000人就业创业。同时,形成了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文创三带”发展模式,建成蓝靛种植、侗布生产、织染绣等产业示范基地10个,推动产品由单一的展示销售模式发展为品牌及电商销售模式。2020年肇兴景区游客接待人数27.25万人次,景区运营公司旅游综合收入1059万元,镇域旅游综合收入5.78亿元。2021年,景区接待游客人数31.68万人次。

皮林花海

据副镇长周雅婷介绍,下一步,肇兴将更加注重经营管理,优化服务,提升效益,盘活旅游项目,依托侗族文化特色打造侗族大歌音乐小镇。

肇兴镇村民陆艳玉

返乡创业未来可期

肇兴发展了,那村民呢?家住礼团鼓楼的陆艳玉告诉记者,肇兴旅游发展后,她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十多年前我也是在外务工,住的老房是危房,现在房子已经翻新了,我还开了自己的体验店。”据了解,陆艳玉以前和大部分村民一样外出务工,肇兴的发展让她决定回乡创业,在肇兴当导游的日子里,她通过安排游客行程了解到外地游客更喜欢侗族文化项目,于是开了一家文化体验店,疫情前每个月的生活既忙碌又充实。“这份工作让我能够在家乡就业,还能照顾小孩,每年增收5万元左右,目前就是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毕竟生活还是充满了希望”。

陆艳玉开的体验店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彭杨

编辑 张弘弢

编审 李玉红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