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记者从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获悉,为有序推动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近日,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组织召开视频培训会,制定印发《贵州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南(试行)》,指导试点调整和优化实施方案,做好规划衔接工作,并选取5个试点项目进行示范引领,保障试点项目顺利实施。
据悉,省自然资源厅从我省20个国家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中,综合考虑资源禀赋、政府积极性、资金保障能力、规划思路、创新引领作用,选取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山地旅游”模式的江口坝盘镇、雷山西江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现代农业”模式的仁怀长岗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模式的水城勺米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业融合”模式的贵安新区高峰镇等5个试点项目进行示范引领,给予示范点资金补助,建设总规模2200公顷,可整治农用地面积1940.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029.57公顷,新增耕地面积54.49公顷,生态修复面积315.47公顷。目前,所涉县(市、区)正积极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在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省土地开发整治中心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多措并举,强化项目实施管理。一是督促编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实施方案、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二是实地督导检查,按照“月调度、月通报”的工作制度;三是按照“省、市、县”管理原则,层层落实责任,抓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四是按照绩效目标管理,对标对表,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土地空间是基础、是保障、是战略支撑。该5个示范试点项目采取省财政资金补助,撬动社会资本投入的资金筹措创新模式,以确保试点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能优化项目区生产、生活、生态的空间布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有利于助推当地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修复。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张秀云
编辑 申川
编审 王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