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17日贵州下发开展汛前地质灾害大排查通知后,开阳县迅速组织人员对全县在册隐患点、新增风险斜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进行全面风险排查,预计在3月底之前全面排查完毕。”3月23日,在开阳县紫兴街道办群兴村关练滑坡地质灾害隐患点,开阳县自然资源局与省地矿局111地质队(开阳县地灾技术服务保障单位)正在查看监测裂缝变化情况。
人工检测裂缝变化情况
“汛期(每年5月至10月)是地质灾害频发多发时段,为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每年全县都会在主汛期到来前全面开展汛前地灾隐患排查工作,切实做好防灾减灾准备。”开阳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张海说。
据了解,目前开阳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139处,其中,滑坡65处、崩塌34处、地面塌陷4处、不稳定斜坡30处、泥石流4处、地裂缝2处。共计威胁群众11826户31451人,威胁财产73876万元。
严字当头。在张海看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绝不能松懈,为此,今年以来,为全面做好地灾防治各项工作,开阳县自然资源局先后召开5次会议,并印发一系列文件对元旦、春节、两会等重点时段和汛前地灾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针对2021年县乡换届情况及时督促对基层防灾“包保”人员进行调整,确保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开阳县拟定印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汛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从全面推进风险隐患排查;加快隐患汛前大排查,及时发现隐患点;加强宣传,完善全民参与共同防灾机制;加强形势研判,及时报送工作情况四个方面做好汛前地灾防治排查工作。
检查自动化设备运行情况
其中,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加强对全县网格化管理的139处隐患点“双监测员”责任人进行监测调度,确保检测人员在岗履职尽责到位,做到隐患点日排查日报告,同时充分运用好已安装完成的71个隐患点375套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进行实时监测预警预报,做到“人防”和“技防”两手抓、两不误。
乡镇、村组是地质灾害防范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能发挥作用、最重要的防线。对此,开阳县日均出动16个工作组对在册地灾隐患点、建设工地、矿山开采等重点区域做到了常态化的重点排查;为确保全覆盖,还充分发动2270余名群测群防信息力量,以村组、居委会为网格进行全覆盖隐患大排查,经排查,目前全县暂无新增地质灾害隐患,139处在册隐患点均无异常。
聚焦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有力有序高效推进汛期排查工作。全局严格落实全年常态化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地灾预警信息的收集和研判,提高地灾应急反应能力;针对前期冬春季节冰雪、近期降雨气象天气特点,联合县气象、应急部门及时传递和发布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有效提高灾害性气象预警预报和险情处置能力。
“滑坡隐患点会产生裂缝,我们会通过人工排查监测它的裂缝大小有没有变化。”作为地质防灾技术服务保障单位,省地矿局111地质队驻县队员邵如意说,近年来,贵州省地矿局111地质队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利用“人防+技防”即人工徒步排查监测和无人机协同、自动化监测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力以赴开展汛前地灾排查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提升防灾能力和群众遇险逃生技能,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一步,开阳县将落实好换届选举后各隐患点县乡防灾责任人和一线监测员的责任,对隐患点防范措施再检查、再落实、再完善,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各乡镇、街道办将充分发挥好隐患点监测员、村组信息员“两员”作用,持续深入对各隐患点、人口密集区等开展常态化的隐患排查,住建、教育、交通、旅游等防治责任部门同步抓好房地产开发、学校、交通沿线、旅游景区等行业系统职责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重点排查,确保排查无遗漏、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此外,属地乡镇、街道办将对每一处在册隐患点设置好完善的危险警示标牌、避险撤离路线和避险场所标志,在夯实“人防”基础上,强化“技防”运用,对自动化监测预警信息及时做好现场核实与处置工作;各乡镇、街道办和有关部门坚持预防在先,反复排查,反复巡查,落实监测预警,发现险情“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地方党委政府将在第一时间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遇险群众疏散撤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冯倩 张秀云
编辑 杨静
编审 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