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贵州四座桥梁界的“诺贝尔”!

来源:天眼新闻 发布:2022-04-15 06:01:34

贵州,这个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交通巨变从“桥”开始。

今朝万桥飞架,天堑变通途。它们是“中国速度”“中国高度”的最佳注脚。17.6万平方公里的黔中大地,散布着2万余座不同时代、各具特色的桥梁,成就了贵州“桥梁博物馆”之名。

世界高桥前100名中,80多座在中国,50座在贵州。俯瞰贵州大地,一座座公路桥梁于绿水青山间傲然耸立,改变了山区相对封闭的原始面貌,成就了一批桥梁界的最高荣誉。

喜讯传来,近日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林德撒尔奖”,这是贵州省继北盘江大桥、鸭池河大桥、平塘大桥之后的第4座,获得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大奖的桥梁,也是全国第9座获此奖的桥梁。

G320线花鱼洞大桥实现了“水源零污染、景区零干扰、废料再利用、景观新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起,贵州桥共4次获得该项大奖,成为获该奖项最多的省份。今年再揽殊荣的花鱼洞大桥,位于我省连接中西部十分重要的干线公路——贵黄公路上,是国道G320线上跨越红枫湖景区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一座桥梁,也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此奖项的普通国省干线桥梁。

该桥由贵州省贵阳公路管理局(建设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单位)、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施工单位)共同完成,与另外两座不同年代并排修建的桥梁横跨红枫湖,景色相得益彰,见证了从八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后,贵州桥梁蜕变的伟大实践。

“以往授奖的桥梁都是跨度大、高度高的地标性大规模桥梁。”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杨健认为,本次授予跨度和高度均不突出、造价仅1.1亿元的“花鱼洞大桥”,凸显了该桥的技术含量、环保价值和美学价值,标志着贵州在山区峡谷桥梁“小而精”建设方面达到了一个世界认可的全新高度,更加夯实了贵州“世界桥梁博物馆”的地位。

桥梁见证贵州交通“天亮了”,为贵州通江达海重塑开放新格局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凭借巧夺天工的提篮式造型,花鱼洞大桥如同一道美丽的彩虹飞架于红枫湖两岸,与湖水交相辉映,刷新了又一个让世界刮目的多彩贵州新地标。

原建于90年代的花鱼洞大桥由于使用时间较长,2014年经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鉴定为四类危桥,2019年为提高公路服务水平和桥梁通行能力,将原主跨150米预应力混凝土桁式组合拱桥原址拆除,重建为主跨180米中承式钢管混凝土提篮拱桥,并于2021年6月29日建成通车。

正是花鱼洞大桥的改建,贵州交通人面对巨大的挑战,从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监控等多方淬炼出一只本土造桥的强大队伍,创新了“旧桥建新拱,新拱拆旧桥”的建设思路,缩短了一年的建设工期,节约逾2000万元的工程造价,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与周边环境协调度及公众参与度等面成就突出,让贵州桥梁问鼎“世界级”。

高山谷深、高桥如云,贵州交通人瞄准世界桥梁建造的前沿,不仅改变了山区相对封闭的原始面貌,还成就了一批公路上的“明星”桥梁。

2016年底,毕(节)都(格)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建成通车,连接云贵两省的七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以565米的垂直高度,一跃成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这座相当于200层楼高的高桥,以巨大的跨度横跨高原之上。

毕都高速北盘江大桥,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为565米,成功问鼎“世界第一高桥”。

为铸造这一冠军高桥,省交通运输厅曾组织10余家单位50余名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智囊团,依托交通运输部针对北盘江大桥的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开展了三个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为今后西部高山峡谷地区大跨度桥梁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曾几何时,贵州都格和云南普立隔江而望,两岸居民历史上互通往来,要翻越3座山头,走40千米山路,才能到达对岸,从都格龙井村去对面山头的集市要走3小时山路。北盘江大桥通车后,贵州六盘水至云南宣威的车程从以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1个多小时,为拉动黔滇两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现代、优质、高效的交通运输保障。

镌刻着“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的时代烙印,桥梁为贵州铺就一条条出山跨海,助力产业发展的“梦想大道”。

2016年8月贵黔高速全线通车,主跨800米、全长1450米的鸭池河特大桥成为路上一道亮眼风景,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

主跨800米、全长1450米的鸭池河特大桥成为路上一道亮眼风景,是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

在鸭池河特大桥上,一侧是毕节的黔西市,一侧是贵阳的清镇市。50多岁的刘景飞家住清镇市新店镇徐家沟村。在刘景飞记忆中,鸭池河上前后修建了三座桥,分别为鸭池河桥,鸭池河大桥和鸭池河特大桥。

从吊桥、钢筋混凝土桥到世界上最大跨径的钢桁梁斜拉桥,鸭池河上三座桥的发展见证了黔西北交通巨变。

贵黔高速公路鸭池河特大桥投入使用后,使得贵阳至黔西行车时间从2小时缩短为50分钟。高桥筑成,黔西北区域发展再次提速,乌蒙的蔬菜、茶叶、刺梨等特色农产品,随着便捷的道路出山入海,山里的居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而增添笑颜。

每建一座大桥都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遇。

被业内称为“最美天空之桥”的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332米的塔高成就了它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桥塔的地位,先后荣获了古斯塔夫金奖、菲迪克全球工程项目杰出奖。

“最美天空之桥”的平罗高速平塘特大桥先后荣获了古斯塔夫金奖、菲迪克全球工程项目杰出奖。

大桥采用“叠合梁斜拉桥整节段上行式安装工法”属国内首创,提高施工效率20%,为国内装配化施工开拓了新的方向。

如今,兼具力与美的平罗高速平塘大桥配套运营的“天空之桥”观光服务区,成为贵州首个桥旅融合服务区。

贵州桥梁的高精尖已成为彰显自身综合实力的重要符号。进入二十一世纪,在钢管混凝土拱桥、大跨径斜拉桥、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大跨径悬索桥的建设上,贵州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多年来,省交通运输厅组织开展了一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在山区复杂条件下大型桥梁建设技术方面,形成了千米级悬索桥、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大跨径斜拉桥等设计施工成套技术,实现了我省桥梁建设技术的大跨越,有力支撑了一批世界级桥梁工程的建设。

贵州公路桥梁伴随着全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突飞猛进,令人刮目相看。截至2021年底,贵州已建成出省通道24个,其中一半以上通道是采用桥梁通过。

放眼望去,贵州公路桥梁呈现出“世界之最”多、工艺创新多和桥梁样式多等特点,诸多桥梁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詹天佑奖、鲁班奖。

如今,贵州桥梁既是建设路网的重要资源,也是一座座“民生桥”“产业桥”。未来,贵州桥梁还将承载着百姓出山跨海渴盼的“梦想桥”“希望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力维

编辑 申川

二审 王法

三审 王淑宜

关键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