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晚8点,华灯初上。
(资料图)
黔南州惠水县著名的夜宵一条街金桔路人头攒动,喧嚣无比。
不同于此,12公里外,百鸟河数字小镇内却万籁俱寂。
驱车深入,小镇营销村内几家公司未熄的灯光显得格外“刺眼”。
走进其中一家,十余名二十来岁的员工还在加班。
二十来岁,小镇,加班!这三个词汇集在惠水这样一个慢节奏的县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却真实发生在小镇内。
有什么力量让他们在这里坚守付出?又是什么机遇促使他们在这里相遇?除此之外,小镇还有哪些秘密?
带着诸多疑问,记者一探其中奥秘。
新局:抢抓机遇添动力
5平方公里是百鸟河数字小镇核心区规划面积的大小。对于多山的贵州而言,也就是不到一个村的面积。
可就是这样面积不到一个村所组成的数字小镇核心区,自2015年8月投入使用以来所产生的累计产值是多少?
“122.11亿元。”惠水县工信局副局长李惠忠对这个数据了然于胸。
从小镇筹建伊始就参与其中,再到如今对口小镇的工信局副局长,尽管工作岗位在变,但李惠忠与小镇的联系始终未变。
“2014年10月,小镇奠基时就实行‘一镇七村’产业布局,并明确发展大数据、大教育、大康养三大主导产业。”李惠忠说。
2015年8月小镇首批企业入驻,2017年年初小镇双创园建成使用吸引大量初创企业入驻,投入使用后连续4年承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分论坛。
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驻小镇的大数据企业,现已成为贵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佳企业”和国内发展最快的软件与互联网外包服务企业。
谈及当时为何落户小镇,公司董事长黄出为说:“作为平台型大数据企业,除了业务拓展外,我们更需要‘练好内功’,做好技术攻关。山清水秀的小镇正好满足我们的需求,况且还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做点实质性贡献,当时我们与小镇一拍即合。”
数据显示,落户小镇至今,贵州迦太利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累计贡献数字经济产值超35亿元,并为众多国内大型国企、世界500强及独角兽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大数据企业的飞速发展,数字小镇也先后获得了全国企业信息化示范基地、贵州省数字经济示范小镇、省级平台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省级软件名园培育园区等荣誉称号。
势头良好才能底气十足。惠水县明确提出,按照规划,到2025年,将小镇打造成为年产值达百亿元的智慧小镇和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园区。
新人:土壤肥沃聚人气
距贵阳中心城区40分钟车程,距州府都匀80分钟车程,距惠水县城15分钟车程。
乍眼一看,小镇的区位与城市“绝缘”,与大数据也无法产生联系。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每年都在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才相聚于此。
“我当初本来是打定主意不来的!”回想2016年3月第一次到位于小镇的贵州梦动科技有限公司面试的场景,如今已是公司数据部总监的曾芸记忆犹新。
曾芸是江西人,大学毕业后就在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工作。
2012年,因工作能力突出被调到位于贵阳的朗玛信息总部。
2016年,30岁的曾芸决定“跳”出来再闯一闯。
“答应来梦动面试就是出于好奇,想来看一看在这样一个地方为什么会有大数据企业。”曾芸说,
实地探访后,交通不便、穷乡僻壤,但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小镇给曾芸留下的第一印象。
在随后的几次沟通和了解中,曾芸慢慢发现了小镇和梦动的好。
“公司数据标注、数据采集、在线客服等业务需要大量稳定人力作为支撑,小镇周围的几所高校能给我们提供。做基础分析的大数据企业也需要一个远离喧嚣的环境,小镇具备这样的条件。”正是这些原因,曾芸决定留下来试一试。
节奏快、强度大,这是很多互联网公司的常态,处于小镇的梦动也不例外。
“这么好的环境最适合干事创业。”曾芸享受其中。
不仅是曾芸,小镇上还很多年轻人也和她一样,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节奏与生活状态。
到小镇工作六年,曾芸发现小镇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年轻人越来越多。公司也从原先只有两个项目组扩大到现在三大项目部十余个项目组。
梦动的发展也成为小镇大数据企业发展的缩影。截至2021年年底,小镇已入驻大数据企业55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大数据主营业务累计达61.24亿元。
新机:渠道拓宽促就业
面朝黄土背朝天快一辈子,曹应发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工人,还拿着稳定的工资。
曹应发现居住在小镇桃花村,同样的地方在小镇没有修建之前,叫百鸟河村十一村民组。
“过去,我就是种玉米维持生计,日子只能糊口,一年也存不下钱。”贵州盛华职业学院落成之后,曹应发就在学校做管理绿化、修剪树枝的工作,出门走几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方。
与曹应发一样,陈金忠是盛华学院外聘驾驶员,曾经在惠水很多工厂做过工人的他,却更在意这份工作为他拓展了更广的眼界。
“从普通话一句不会说到现在能够流利交流,从不知道大数据是什么到现在能够说个大概,甚至清楚了大数据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我在这里算是开了眼界。”陈金忠说。
小镇的欣欣向荣,让更多土生土长的年轻人回流。小镇所在好花红镇新门村的龙航生便是其中之一。
今年28岁的龙航生毕业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梦动科技从事舆情监控方面相关工作,一干已经近四年。
当时出去读书的龙航生每次放假回家路过,小镇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他也萌生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
2017年大学毕业后,龙航生在好花红镇镇政府做了一年见习生。期间,通过深入了解,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见习期满后就应聘进入到梦动工作。
“算上奖金,一年收入8万多元,离家又近,真是太‘香’啦!”龙航生说。
小镇的发展让更多本地青年有了施展本领的舞台,他们不仅助推了家乡的经济发展,也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相信广袤乡村会回馈他们以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帅
编辑 桂榕
二审 陈露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