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记者从遵义市政务服务中心获悉,作为全省深化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试点单位之一,遵义市政务服务中心不断将“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向纵深推进,高度重视政务服务环境建设,以打造“遵满意”政务服务品牌为着力点持续创优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围绕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工作作风等方面,不断增强群众、企业办事的便利度和满意度。
今年3月28日,遵义市政务服务中心通过窗口调整、业务整合,实现自然人、法人“一窗通办”,实现综合窗口全覆盖,前台窗口人员减少48.48%。整合后,自然人区域前台窗口可通办13家部门873个事项;法人综合服务窗口将原有企业开办、工程建设改革等窗口整合到法人一窗通办,可通办27家部门737个事项。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加强改革后前、后台工作协作,遵义市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工作机制,对已经纳入综合窗口的事项,各窗口开展一窗收件受理,能直接办理的由窗口直接办理,不能直接办理的,可通过系统流转、物料流转等方式交由后台分类审批。对暂不能系统融通、业务整合的公安和不动产窗口,通过部门一窗通办,按照“主业+副业”的方式办理事项,并开展一窗收件。
截至目前,认领发布市本级“一窗通办”事项1610项,其中通过政务服务标准化事项库领取标准化、通办事项1312项、市本级本地化事项298项。其中已发布的1610项事项100%纳入“一窗通办‘2+2’模式”收件,同时,按照成熟一项授权一项的原则,将176项事项的受理权授予综合受理窗口直接受理。
通过深化市级政务服务“一窗通办‘2+2’模式”改革,群众到自然人、法人区域窗口均可一窗通办,有效缓解了企业、群众办事取多次号、到多个窗、排多次队、等候时间长的情况。此外,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统一出件”模式打造的受审分离和不见面审批,还有效预防了“微腐败”发生,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办所有事”的目标,达到了对内减员增效、对外便捷高效的改革成效。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人员规范等制度建设,对前台窗口人员进行业务规范、行为规范、作风规范,不仅提升了窗口人员整体形象,更全方位多举措优化整体环境和服务质量。
通过业务整合、转变作风,不断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效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法
编辑 张秀云
二审 陈玲
三审 李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