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具风味的两江米粉酒

来源:桂林生活网—桂林晚报 发布:2022-03-31 10:49:12

■莫喜生

数百年前,临桂两江古镇是出入融安、融水和灵川、龙胜的要道,商贸交易辐射贵州、云南、湖南。古往今来,忙碌的商贩,朴实的居民,打造了两江诸多远近闻名的品牌,如铁器加工、木材家具等,也推出了很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小吃,如牛血、马蹄糕、汤圆、米豆腐等,其中名气最大的当数两江米粉酒。

两江小吃品种多

两江镇的小吃摊位一般不跻身闹市,只须在圩亭边或参天古树下,闹中择静。一两顶遮阳伞,三四口大铁锅,圩民或游客分坐在方桌两旁的长条凳,你方食罢我登场。摊主不像酒店的迎宾小姐那样光鲜照人,她们大部分时间都在专心致志地做手上的活。当你进入她们视野时,几个腰系围布动作利索的大嫂或伯娘,就操本地特色方言,亲切地呼你“大哥”:“来一碗吧?”语辞中绝无强人所难。于是,你坐了下来:“米豆腐来一碗!”“上一碗牛血!”

案板上,佐料目不暇接,酸辣咸淡,葱花蒜米炒花生胡椒粉,任你选,由你加。品尝完毕,再加一块钱,她会把四块方方正正、晶莹剔透的米豆腐,和小包调配好的汤料交到你手上。带着它回到家,你肯定能得到家人的夸赞,最后享尽口福的还是你。

做客两江,品尝当地小吃是分季节时令的,冬天有冬天的品种,夏天有夏天的吃法。做水糕的杨家妯娌手艺精巧,不但继承了前辈的手艺,且发扬光大。夏天,她们每天卖出的水糕都在四五百个以上。一个水糕不大,但小吃讲究的是细嚼慢咽,而不是狼吞虎咽。到了冬天,妯娌俩改做马蹄糕。她们做的马蹄糕,形状、大小和马蹄差不多,白里带黄,热气腾腾,酥香可口。三十多年前,五集电视连续剧《风雨桂林城》里,凛凛寒风中头戴棉帽,挑着木头担子在两江大桥头,或街头巷尾沿街叫卖的老师傅,就是她们的公公。

独具风味米粉酒

传统食客推崇桂林米粉,是因桂林米粉在制卤、熬汤方面选材精,配方神,而两江的米粉酒则独具风味。

在民间,品尝各种美食,食客们多只身一人单桌捧碗享受;而两江米粉酒则不同,可理解为“米粉酒席”,七八个、十多个亲朋好友围桌而坐,大碗喝酒,海阔天空,气氛热闹融洽。

米粉酒在两江镇已有数百年历史。最先食客们就着八仙桌,四人围坐,小碟小碗,精致素雅;时至今日,八仙桌已改成高矮不一的圆桌,下酒料选用猪、牛、马的精华内脏。两江古镇的牛市,规模在桂林周边市县数一数二,每天销往各地的猪、牛、马多的是,所以上乘肉品特别多。这里刚出屠宰场,那边就直接上菜板,新鲜嫩和,不放冰箱保鲜及冷藏,肉品在采买时都未用清水漂洗,食用之前用四十度左右温水清洗。至于熬煮火锅的佐料,也不选用传统的八角老蒜和味精酱油,只用少许白酒加些生姜,在锅中用文火煮沸。

喝米粉酒,除了大饱口福,还能使你大饱眼福,因为你可现场观摩手工制作,压榨雪白均匀的米粉。在两江,给宾客们送酒的米粉,依然用古老的传统方法制作。摊位旁的大砖灶,几块熊熊燃烧的木柴,锅内热气腾腾,店主将干米粉末就水和匀,发酵,然后夫妻俩使出全身力气推揉搓压,投入榨机,绷紧栓盖,弯腰弓背,倾尽全力压在臂杆上。伴随着阵阵吆喝声,圆滑细腻、如银线般的米粉缓缓落入汤水沸腾的大锅,这一过程,亦是一幕难得目睹的场景。

万事俱备。上座,满酒,举杯,执筷。面对这上好的下酒料,你必须沉住气,莫心急。君不闻读三国看红楼,须摇一叶葵扇,捧一杯清茶,燃一支香烟,慢慢回味。喝米粉酒何曾不如此呢?谈古论今,天南海北,上下五千年,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推杯换盏,一醉方休也不为过。

如今,米粉酒已成为两江古镇的饮食品牌,居家过日子的朋友,会隔三差五地你请我请;外出打工挣钱回来,首先必饮米粉酒。据说,有在国外生活的两江人,还专门回来古镇,就冲着这两江米粉酒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