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精准应对“风云变幻”,广西已完成这项调查→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发布:2022-04-10 08:47:17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掌握风险隐患底数,是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前提和基础。4月8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广西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主体调查成果通报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

自2020年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广西扎实有序推进各项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我区主体调查工作已经全面完成,总体进度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应急部门完成承灾体调查4.5万项,历史自然灾害灾情调查9万项,减灾能力调查16.9万项。

自然资源部门调查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35万处、地质灾害风险区6311个。

生态环境部门完成重点核设施调查。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完成房屋调查2112万栋,市政道路调查7980条,市政桥梁调查1980座,供水厂站调查185座,供水管线调查1.3万条。

交通运输部门完成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农村公路调查13.2万公里,桥梁调查2.1万座,隧道调查978处;完成全区三级及以上航道调查1211.7公里,泊位调查304个,三级航道及以上通航建筑物调查19座。

水利部门完成水库(水电站)安全隐患调查4478座,水闸工程安全隐患调查1544座,堤防工程安全隐患调查998段(总长2344.75公里),特征断面防洪特征值调查618个。

林业部门完成森林可燃物标准地调查5621个,森林可燃物大样地调查562个以及111个县级野外火源、历史火灾、减灾能力调查工作。

气象部门采集气象灾害致灾因子21.2万条,建成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辅助系统1套。

地震部门建成14个地震活动断层数据库,收集800个钻孔数据,完成基于遥感影像评估房屋抗震能力工作和房屋抽样详查157.5万平方米。

海洋部门完成海洋灾害致灾要素调查648项,重点隐患排查4615项。

目前,自治区各有关部门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结合实际,在普查阶段性成果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

自治区应急部门把调查成果运用到应急管理“一张图”,纳入应急指挥平台,提升了自然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把隐患调查数据融入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应急预案。

自治区自然资源部门通过调查,重新认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更新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指导各地安装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的靶向性更精准。

自治区气象部门利用普查成果修订站点资料,优化气象干旱监测评估技术方法,制作精细到乡镇的干旱监测评估产品。通过将普查数据融入广西气象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平台,开展汛期暴雨、台风风险监测评估服务。

▲4月4日,在黔江武宣河段,一艘货船从江中缓缓驶过。随着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蓄水,该段河流形成一个大库区。梁以松 翁贻钢 摄

建立自然灾害

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

发布会上,还对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

●做好评估区划基础数据准备。

●建立符合广西实际的评估区划体系。

●按时完成全区评估区划任务。按照统一的时间节点,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灾害、水旱灾害、海洋灾害、森林火灾等单灾种风险评估与区划和历史灾害评估、综合减灾能力评估、重点隐患综合评估、综合风险评估以及综合风险区划和综合防治区划。

●建立我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统筹编制《广西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落实软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根据防灾减灾救灾、国土空间规划和城市智慧信息化管理等业务需要,建立入库数据清单,制定数据共享共用及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协调各行业共享数据入库,指导市县开展基础数据库建设。

●推动普查成果应用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围绕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发展规划、重点领域,结合灾害防治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推动普查成果应用,不断完善我区普查成果应用的渠道和方式,充分发挥普查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月31日,融安县举行水库防洪度汛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救援队伍的协作能力和群众防灾避险意识。韦荣军 摄

来源丨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王飞 冯耀华 王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