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快报:2022全年保费数据解析:增长是最后的底线

来源:今日保微信号 发布:2023-01-30 20:19:21

文丨平襄 晓月


(相关资料图)

近日,银保监会在发布2022年行业的整体经营数据,加上年前各上市险企陆续披露的全年保费情况,让行业对刚刚过去这一年的艰难有了更为直观的认知。

2022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为46957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无论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再至行业主要险种,同比增长皆维持个位数水平。

相较因车险回暖,而在整体保费大盘上增长接近9%的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的保费增长进一步放缓到2.78%,并且作为重要价值型业务险种的健康险保费同比增长仅0.06%,基本原地踏步。特别是在新单不断的萎缩的趋势下,曾经积累起的健康险长续期红利已至消耗极限。

当然,仅仅从面子上来看,行业仍然守住了保费方面的正增长,维持住了行业的正向发展。虽然所有人都已心知肚明,这种增长已经最后的底线了。

1

-Insurance Today-

万亿健康险目标遇搓

财险公司也难以进一步拉动增长

作为保险行业服务国家战略及未来转型发展的重要险种,2022年健康险整体保费为8653亿元,同比增长2.44%,不仅远不足以撑起整个行业,而且距离专家们预测的万亿规模尚有不小的差距。

作为健康险保费的绝对主力,人身险公司经营的长期重疾险业务在2022年仍持续走低,重疾新单的下滑已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这不仅制约了行业健康险保费的增长,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也只有7073亿元,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和2021年基本持平。

随着新单保费的不断下滑,续期保费也将难以为继,很可能在2023年,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将在整体上出现负增长。特别是现在在健康险业务上,人身险公司们至今既无法维持重疾险的销售,也没有在其他产品上找到有效的突破口。

财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仍然维系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并且也是行业主要险种中唯一保持2位数增长的类别。2022年,财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保费为1580亿元,同比增长14.66%,依然是推动行业健康险增长的主力。

只不过,财险公司的健康险增速相较前些年的表现已经明显放缓,加上本身的基数和比重有限,对于健康险的进一步发展已显现出疲态。随着帮助财险公司打开健康险局面的百万医疗险不断接近市场饱和,“互联网+百万医疗”也逐渐触及增长的天花板,加上监管对于短期健康险和互联网健康险经营的各项规范化要求,也让这种模式放慢了扩张的脚步。

而2022年疫情政策的变化,造成大量产品集中下架和更改条款,也很难说没有影响到财险公司在健康险上的高歌猛进。

至少在2022年来看,健康险仍然只是行业的未来,并且这个未来还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阶段。

2

-Insurance Today-

车险回暖

马太效应加剧下是更大的行业挑战

比起仍有较高增长速度的健康险,财险公司在2022年的增长势头,在更大程度上还是要得益于车险回暖的贡献。

尽管车险保费这一年同比增长5.62%,看似幅度不高,但和人身险公司的寿险业务表现,特别是结合2021年车险保费同比负增长的情况,也意味着这一财险最主要的险种已基本消化了综改以来的影响,正在形成新的稳定经营格局。

如今的车险保费仍然还没有回到2020年时的平台水平,看上去似乎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并且随着综改格局对行业的进一步规范,也让人们对于车险、对于财险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报以乐观。

不过也应该看到,车险2022年的增长也是来自多方因素,当时防疫政策下的人们出行减少带来的赔付减少,无疑为险企们在综改的新价格机制下留出更多的调整空间,并且严格来说车险本身仍然没有脱离传统的经营模式,竞价、竞费等营销方式也有明显反弹的势头。

这种回暖的背后,则是行业马太效应的进一步显著。根据上市公司披露的全年保费数据,2022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财险三家A股上市险企的车险保费增速均在6%以上,结合这三家公司车险保费占据约七成市场的行业局面,可见车险乃至财产险行业的增长仍然来自于巨头的带动,同时,也意味着市场分化将进一步加剧,中小财险公司的生存境遇更是可想而知。

虽然从整个财产险公司来看,2022年车险比重其实略有下降,非车险保费仍有较为可观的数据表现,但除了已经势头明显放缓的健康险外,其他财险公司的非车险业务现今都还不具有成为稳定第二曲线的能力。

随着新一年的不断深入,非车险仍没有决定性突破,传统车险经营模也与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车险需求不断出现碰撞,这也必将成为不久之后更加明晰的行业挑战。

3

-Insurance Today-

仍然深陷改革迷途

人身险公司是将反弹还是仍未触底

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人身险公司当前的局面,则更加复杂。2022年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共32091亿元,勉强维系着正增长。当然,总的保费盘子如今到底意义如何,越来越多的人也都已有了不同的理解。

不仅是以重疾险为根基的健康险经营正在摇摇欲坠,销售人力也持续下滑至约400万上下的水平,曾经行业的绝对标志渠道个险,仍然没有建立明晰并被证明有效的转型方式。

尽管这一年从高客到康养再到数字科技,种种唬人的名头愈加响彻,但现实情况却是险企们明显更加依赖于以增额终身寿险为代表的返还型寿险产品,不仅业务结构趋于单一和同质化,而且让险企的经营更加受制于资本市场的作用。而当年股市长时间的萎靡与波动,已经让整个行业见识过了苦头。新单保费、新业务价值等指标持续亮起的警报,则也几乎已成为每家人身险公司的常态。

事实上,国寿寿险、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人寿及人保寿险等五家A股上市寿险公司2022年在保费整体上已出现下滑,即使加上港股上市、同比微增的太平人寿,仍然也没能保住寿险巨头们的增长大盘。

从数据上看,太保寿险在这一年实现了6%的保费增长,是A股上市险企中唯一实现保费上涨的公司,但同时,太保寿险的个险新单这一年下滑了20.87%,个险续期也是负增长,联系到这一年太保寿险激增的银保业务,特别是银保趸交保费,也反映出了这种增长背后的业务结构。

而也正是依靠银保渠道,让人身险公司们在整体保费上维持了一个正增长的数字,毕竟在以个险优势的寿险巨头们几乎集体保费下滑的情况下,行业能实现保费增长自然来自于中小险企们在银保上进一步的倾斜。至于个险银保之争这种行业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今看来绝大多数面临生存危机的公司已然难以顾忌了。

从这轮行业改革启动以来,2022年可谓是最艰难、压力最大的一年,然而这一年是否已经触底,人们显然还在众说纷纭。随着宏观环境的转变与政策的挑战,人们消费意愿再起、资本市场回升的确也让很多人继续喊出保险业是朝阳行业,春天与黄金时期正在到来。

尤其是对比2022年的各色数据后,当更明晰行业对2023年的期待。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关键词: 财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