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草成为商品软广新方式 这种营销模式不该有

来源:红网 发布:2021-09-14 14:57:34

种草,本义为一种人工养殖草的方式。而在网络时代,“种草”则表示通过互联网平台向陌生人分享商品,通过宣传商品的优异品质让人“心里长草”,产生购买欲望。近年来,随着内容平台收获大量的流量,内容营销成为诸多品牌宣传的选择,“种草笔记”也开始活跃在各大平台之中,吸引了越来越多以年轻人为主体的消费者。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种草”本身是件好事儿,它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意见和参考。而且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种草经济”也迸发出了巨大力量。例如2020年湖北全面复工复产之际,央视主持人朱广权与“人肉种草机”李佳琦用直播的方式,一边吟诵“烟笼寒水月笼沙,不止东湖与樱花”,一边喊着“买它买它买它”,成功吸引了1091万人观看和1.6亿次点赞,卖出了4014万元的湖北商品,为湖北经济复苏跑出“加速度”。

然而,当“种草笔记”3元一篇进入新闻报道,当本该被消费者信赖的“种草”变为营销,“种草”的初衷就走了样。据央视9月10日报道,一些平台上所谓“真人试用推荐”的种草笔记,大多暗藏猫腻,发帖的人可能连用都没用过。那些让人心里长草的评论和推荐,可能只是在商家授意下简单的复制粘贴;而那些被消费者奉为“意见领袖”的好物推荐博主,可能只是想赚几十块到几百块的广告费。

那么,在形形色色令人眼花缭乱的“种草”下,变味儿的“种草”经济又该如何“除草”?“种草”经济的消极一面,在于其信息操纵不可避免。这意味着对种草经济这种新商业模式来说,采取完全自由放任的理念并不可取。为此,对互联网平台进行适度合理的监管十分必要。监管部门应通过信息披露机制、比较机制等措施形成合力,加强对平台的管理,减少虚假信息,帮助消费者更明智更合理地决策。

从互联网平台的角度来看,追求经济效益固然可以理解,但对“信誉”的重视和经营更是不可或缺。平台不应盲目追逐流量而不顾内容真实,更不能为获利而进行大量网络刷单。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想要“春种一粒粟,秋收万粒子”,就应“言忠信,行笃敬”。营造清朗的“种草”环境不能单凭监管部门约束,自身也应保障内容的优质与真实。

和他人分享自己喜欢的商品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东西,本该是快乐且获得满足感的事,而不应是在“利益至上”裹挟下变味儿的“种草”。流量不是万能的解锁密码,刷单造假只会让“种草”经济越来越变味儿,只有用户信任逐渐积累起来的流量,才能真正有效持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