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的水晶葡萄远近闻名。这几天,温泉村的村民们正忙着翻土施肥、搭架修枝、换膜搭棚。
“以前都是凭经验露天种植葡萄,品质得不到保障,经济效益不稳定。在政府的帮助下改成避雨栽培后,葡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提高,预计亩产收益较之前要提高4000元左右。”胡万华是温泉村的葡萄种植大户,也是遵义市万华水晶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葡萄品质不稳定,合作社员的收入得不到保证,为帮助合作社做大做强、带动社员致富增收,海龙镇在对温泉村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把脉问诊”,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推广高效避雨栽培技术。当前,该村已建成标准化避雨栽培大棚500余亩。
据胡万华介绍,在海龙镇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下,合作社员大部分都采取避雨栽培技术种植水晶葡萄,有效减少了雨水对枝藤叶蔓的影响,大幅降低水晶葡萄发生炭疽病和霜霉病的几率,提升了水晶葡萄的品质。
海龙镇下辖4个村,有专业合作社十余个,在帮助各专业合作社改进技术、提升品质的同时,海龙镇还引导各合作社通过订单合作、要素合作、服务带动等联结方式,建立完善契约型、股权型等利益分享机制,将农产品生产与加工、销售连接起来,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实现年产值6900万元,户均增收8.35万元,解决了1120余人就近务工,带动2400余名村民增收致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975元。
(资料图)
“近期,我们走访了辖区包括专业合作社在内的市场主体200余次,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解决问题诉求50余个。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打通助企纾困的‘最后一公里’,切实保障和服务企业生产经营,让广大市场主体增强应对困难的底气和信心,确保辖区各行各业稳定发展。”海龙镇有关负责人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江婷婷
编辑 朱登芳
二审 张恒新
三审 孙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