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红花岗区海龙镇温泉村,一纸公约“约出”了乡村文明新风尚。
对于这一点,村民汪群海颇有感触:“自从我们村有了‘温情九条’这个《村规民约》,大家办红白喜事都会先向‘红白理事会’报备,不用像以前那样大操大办、临街占道咯!”
标识
近年来,红花岗区坚持党建引领,创新“一规两会”载体,以《村规民约》约定行为规范、传播文明新风,配套成立“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议会”,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
(相关资料图)
红花岗区将基层党的建设与《村规民约》工作紧密结合,由镇党委把关、村党组织主持,围绕邻里家庭、平安建设、文明风尚等方面,全区115个村级《村规民约》已完成修订,做到全覆盖、全参与。
《村规民约》运用三句半、歌曲、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口口相传”;使用展示栏、小喇叭、口袋书等灵活实用的载体,实现“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村民厉行节约、革除陋习。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实施细则,建立执约机制,明确适用范围、实施程序、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亮明“尺子”,确保可操作性。
为更好推动《村规民约》落实落细,依托“红白理事会”这一村民自治载体,经民主程序制定红白事操办流程及标准,对席面规模、办理天数、待客范围等一一作出具体规定,由村党组织书记任秘书长,村内各类人才任理事,协助操办村内红白喜事,监督乡风文明落实。
目前,已劝导制止办理违规酒席73场、整治滥办酒席8场、劝导不文明婚闹50余场,开展各类“移风易俗”宣传活动1000余场。
后庄村“花香农户”
走进金鼎山镇后庄村,一栋栋灰瓦白墙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地矗立着,家家户户的庭前屋后郁郁葱葱、十分雅致。
后庄村全景
在后庄村,“注重美好和谐、你我共同进步”已成为了村民们的一种集体共识、行动自觉。
这主要得益于后庄村依托优秀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组建“道德评议会”,推出了以“厚哥”“庄妹”“花香农家”等为主题的一系列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强化示范效应、涵养文明乡风,营造了“孝慈仁爱、勤劳朴实、互信互助、和合安乐、自立自强”的“后庄文化”。
花香农户
不仅在后庄村,近年来红花岗区涌现出了一批乡风文明先进典型。勤乐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1人获评全国劳动模范、1个家庭获评为全省文明家庭、2人入选贵州好人,时代新人的引领示范更加有力。
农家宣讲小院宣讲民法典知识
“小办法”撬动“大治理”,越来越多的好经验好做法正在革命老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持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琼
编辑 曾帅
二审 陈露
三审 孙晓蓉